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6版(2024年06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碰撞交流 医改探索绘新篇
□本报记者 白华宇 整理

       他山之石

       ◆悠悠民生,健康为大。新时代的医改“考卷”徐徐展开。各省市多点开花、由点及面,朝着构建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向“再出发”。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 王仁元:

近年来,浙江省着力推动医改与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在打造“看病不出省”重大标志性成果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围绕“建高峰”,聚力打造省际医疗高地。浙江省通过建设1个国家医学中心、7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6家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等,持续拉高省内医学科研和医疗临床水平,打造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医疗高地。

       围绕“强县域”,着力推动高水平县级医院省域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域医共体全覆盖,落实“一家人、一盘棋、一本账”改革,在全国县域医共体考核中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列。

       围绕“稳基层”,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辐射下沉。浙江省扎实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和社区医院建设三年行动,并针对基层人才短板,启动万名基层医生进修三年行动。

       围绕“优服务”,持续放大“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效应。浙江省以实现看病就医“一件事”为切入口,创新开发包括“数字健康人·安诊儿”在内的一大批数字健康重大应用。

       围绕“促协同”,纵深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浙江省坚持“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强监管”五环联动,在控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薪酬制度保障等方面,“多管齐下”探索创新。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叶小敏:

       北京市结合人口分布变化、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引导和推动市属、央属等优质医疗资源向资源薄弱地区布局,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服务公平可及。据统计,目前北京市共建成62个综合医联体、122个市级专科医联体;建立全市统一的基层卫生预约转诊平台;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可通过平台上转患者;2023年上下转诊量同比分别增长24.2 和58.0 。

       同时,北京市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施医务人员“镇管村用”,推行五类慢性病长处方管理和短缺药品登记制度,建设29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病特色科室。北京市持续推进数智赋能看病就医服务,推动“三医”数据共享和集成应用,在“京通”小程序上设置“健康服务”模块,作为看病就医服务总入口,实现一个入口、一次登录、“三医”联动。

       近年来,北京市将医药健康产业作为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助推北京创新发展的“双引擎”之一,加强政策支持和投入保障力度,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潘建波:

       近年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从深化“三医”协同工作入手,关注群众就诊痛点、难点,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重庆市健全“三医”协同领导机制与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党委、政府领导牵头、相关部门组成的“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专项改革工作专班,集中研究推动解决医改重要问题,并明确相关部门轮值负责专班日常工作,推动各项医改工作稳中求进。在筹资模式上,重庆市建立基层卫生发展资金池,集中力量办大事。

       重庆市“县聘乡用”改革明确了下沉人数比例,要求下派人员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真正发挥“传、帮、带”作用;建立约束激励机制,将处方权和医保账号调整到基层,构建起“上级医院愿意派,基层医院愿意接,医务人员愿意去”的可持续机制。重庆市协同推进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落地,进一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湖北省荆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刘国芳:

       近年来,湖北省荆门市全面塑造公立医院新发展格局,持续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向“新”提质。

       一是用“公益化”旗帜引领发展。把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纳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重要内容,按照“一院一特色”思路,打造一系列党建服务品牌和服务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持续改善医疗流程、服务举措、环境设施。

       二是用“体系化”治理助力发展。出台支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政策,不断提升现代医院管理能力。织密医疗服务体系网络,推动形成上下联动、互为补充、分级诊疗的就医格局。推动完善以市级专病中心为引领、以多学科协作为基础的重大疾病一体化诊疗体系。

       三是用“集团化”建设带动发展。市级层面,通过落实“八个一体化”做强城市医疗集团;县级层面,通过实施“三通六统一”做实县域医共体;基层层面,通过推动基层中西医结合专病防治站全覆盖,做优中医联盟。建成“智慧云”中药房惠及群众。

       四是用“数智化”赋能支撑发展。建成运营分析“一张网”,所有公立医院互联互通并按季度开展分析监测。建设远程会诊、远程辅助诊断“双中心”,构建覆盖全域的数智病理服务体系。打造智慧应用“三场景”,实现数智健康、数智管理、数智服务场景全覆盖。

       五是用“产业化”思维撬动发展。制定大健康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措施,建设发展原料药绿色生产基地。加强政、医、校、企与科研机构的良性联动,切实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良方良药和高精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