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白华宇)6月20日下午,四川省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深化医改工作相关情况。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省药监局及成都市、宜宾市、攀枝花市米易县有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
会上,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疾控局局长、省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唐雪峰介绍,四川作为全国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以及西部最大的医疗资源、服务供给省份,其医改历程显得尤为瞩目。
唐雪峰介绍,四川医改在过去的15年里,经历了4个阶段。在夯基固本阶段,四川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以基层为重点,加大投入,完善政策,着力解决医疗卫生体系不健全、基层卫生工作薄弱的问题。进入探索突破期,四川开展了取消药品加成改革试点,并同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旨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攻坚成型期,四川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五位一体”集中采购新格局,并被列为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到了高质量发展期,我省着力建设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大病不出省、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的目标。
据了解,新一轮医改以来,全省政府卫生支出从2008年的179.83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245.16亿元。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从2008年的40.72 降至2022年的26.91 。人均预期寿命由2008年的73.93岁提高到2023年的78.08岁。各地在推进医改过程中,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创新探索:成都市推出的“信用就医”“一次付”模式,绵阳市推出的医疗“微改革”,以及宜宾市江安县等地的县域医共体模式创新等,都为深化医改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唐雪峰表示,四川将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创新探索
成都市:
多举措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成都市通过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联合高端医疗资源与基层医疗机构,实现资源下沉。全市已建成医联体154家,基层诊疗量增长41.27 ,县域就诊率达96.4 。通过联合“国家队”,市、县、镇(街)医疗卫生机构主动与国家队、省队联合,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同时联通“最基层”,建立资源共享中心,让市民享受优质诊疗服务。
此外,医联体内建立“号源池”,提前下放号源和床位,解决挂号难、入院等候时间长等问题,有效推动医疗服务的扩容下沉。
宜宾市:
中医药服务实现“三个更加”成效
近年来,宜宾市中医药服务实现“三个更加”的显著成效。管理体系更加健全有力,设立中医药管理局,出台支持政策,确保中医药事业有序发展。未病先防更加精准有效,运用大数据和AI技术干预慢病早期人群,研发健康产品,实现早期预防。服务供给更加优质有感,引进名医专家,传承民族医药技术,试点“无创康复”治疗,提升中医药服务的可感可及性,让群众享受更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米易县:
县域医疗改革为患者节省费用
米易县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八统一”为指导,优化县域医疗资源,打破界限,实现编制、管理、经费等统一。建立十大管理中心和六大资源中心,提高管理效能,实现资源共享。改革后,医疗机构成本下降,服务能力提升,群众就医更便捷、费用更低。2023年,米易县住院费用下降,为患者节省超2500万元。
未来,米易县将持续深化“三医协同”改革,整合县、乡、村医疗机构,推动服务模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