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4年06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索玛花开 远方亲人来
——德阳市人民医院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王东云 本报记者 侯文瑾

       5月的大凉山,10万亩索玛花次第盛开在层层峰峦间,阵阵清风拂过,一朵朵“彩色铃铛”为远方来的亲人奏响欢迎序曲。

     “以前我都不知道,索玛花不光好看,闻起来还挺香。”刚去县里交完资料,金阳县尔觉西中心村驻村第一书记李运春和同样来自德阳市人民医院的驻村工作队队员刘佳来到村里最高的山头,眺望着山下他们工作和生活了10个月的村庄,心情略微有点激动。“晚上傅书记就到了,我们再对一对活动流程,让明天的活动更完美一些。”打开手上的资料夹,李运春和刘佳一项一项核对。

       他口中的傅书记,是德阳市人民医院派驻尔觉西的首任第一书记傅传凯。去年7月,李运春正式从傅传凯手中接过接力棒,继续在尔觉西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不到10个月的时间,他和刘佳协调各种资源,带领村民完善基础设施、移风易俗建文明乡村,协助村小学关心关爱学生成长,尝试各种方法带动产业发展。“时间过得太快了,总觉得还什么事都没干成。”即将面对前任书记,李运春心里有些忐忑,觉得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刘佳安慰他:“慢慢来,我们还有很多事可以做,一件一件落实嘛。”面容清秀的刘佳和外表憨厚的李运春在性格上也正好互补,两人笑称对方是自己最好的“搭子”。这一对曾经战斗在医疗战线,救死扶伤的男护士“搭子”,在陌生的地方、毫不擅长的领域,正与彝家群众结下深厚的情谊,种下一颗蕴藏着巨大能量的种子。

       振信心 描绘新生活让日子充满生机

       李运春、刘佳是德阳市人民医院派驻金阳县的第三轮驻村干部。接过接力棒,作为德阳市人民医院的代表,李运春和刘佳来到同事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村口和村尾,各留下了一个德阳市人民医院援建的垃圾池。“修垃圾池,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工作,但实际我们花了不少工夫。最困难的是走村入户宣讲,帮助村民维持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虽有前任打下的良好基础,但李运春刚开始驻村开展工作的历程仍是充满挑战。

       语言不通是最大的困难。虽然推广普通话很多年了,但在这个仅有彝族群众的村子里,能用普通话顺畅交流的中老年人还是不多。两人走村入户工作,多亏了当地村干部和热心村民的帮助。由于有医务人员的身份,向村民宣讲和推行垃圾入池、不席地而坐以及文明用餐等理念相对容易一些,加上两名男护士时常带着一些处理外伤的医疗用品,得到帮助的村民对他们很是信任。

       村支书陈志呷对傅传凯徒手梳理排水沟的一幕记忆深刻。那年夏天,刚修好的垃圾池已投入使用,但村民长时间以来形成的随地扔垃圾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的。雨季来临,村里主要的一条排水沟堵满了垃圾,雨越下越大,污水几乎要漫进附近村民的屋子。查看雨情的傅传凯路过,毫不犹豫地挽起袖子用双手掏挖堵塞排水沟的垃圾。也许是这一幕触动了周围的村民。雨停以后,入池的垃圾增多了,排水沟再也没有堵过。

       2021年以来,德阳市人民医院累计投入16万元修缮通村道路、安装部分道路护栏、修建3个垃圾池。累计投入1.5万元购置清洁用具,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协调帮扶资金3.5万元,开办爱心积分超市,医院后期每年定向投入1万元维持运营,目前已投入2万元。

       振文化  关心下一代让更多人走出大山

       尔觉西中心村小学有500多名学生。阿苦校长是尔觉西人,扎根家乡潜心发展教育事业。在驻村工作队队员的眼里,阿苦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师,他本来有机会在大城市发展,却为了更多的孩子能走出大山留了下来。阿苦是傅传凯的朋友,后来自然而然也成了李运春和刘佳的好朋友。从阿苦这里,驻村工作队了解到学生中有一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虽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因为爸爸妈妈不在身边陪伴,孩子们在生活上更需要学校的关心。阿苦的一片赤诚之心和孩子们天真的眼神,触动了驻村工作队队员,“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

       他们的想法得到医院党委的支持,经过与学校的多次讨论,德阳市人民医院为尔觉西中心村小学设立了培苗奖学金。每年3.6万元的奖学金,由学校根据孩子们的综合表现、学习成绩、进步情况等划分甲乙丙等,每学期评选出30名同学发放一定金额的奖学金。“德阳的亲人从远方来了,他们对我们的关怀正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鼓舞着我们。”2024年儿童节前夕,身着彝族盛装的学生在“德医培苗奖学金”颁发仪式上吐露真情。在阿苦眼里,培苗奖学金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奖励,更是激励孩子们走出大山、报效社会的温暖源泉。“要让他们记得,很多人在帮助他们成长,要让孩子们从小懂得感恩。”

       儿童节当天,来自尔觉西中心村小学学生的绘画、作文、书法作品在德阳市人民医院妇女儿童医院展出。400多名德阳当地的孩子参观了展览,并用笔写下一张张充满祝福的卡片,与彝族孩子远程互动,搭建友谊的桥梁。

       德阳市人民医院在尔觉西中心村小学设立的“德医培苗奖学金”,每学期颁发1次,一年2次,每次1.8万元。目前,德阳市人民医院为尔觉西中心村小学已累计发放奖学金9万元;捐赠420套床垫、棉絮、床上用品等物资,价值12万元。

       振产业  种好试验田让梦想结出果实

       李运春和刘佳宿舍的窗外,是一片试验田。刚下过小雨,地里还没有干,两人来给试种的雪莲果苗拔除杂草。

       尔觉西地理条件偏远,虽有青花椒、核桃等农产品,但产量和品质并不太高,加上运输和加工成本高,并没有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刚到这里时,两人就反复琢磨,大片的土地能出产什么。他们带回了尔觉西的土壤样本,拿到德阳找农学专家进行检测,在专家根据土壤指标给出的适宜栽种作物的名单上,雪莲果让两人眼前一亮。这是一种适合在海拔1000~2300米生长的植物。要说服村民种植从来没有种过的植物,必须先摸清植物的习性和栽培要点。于是,李运春托人买来雪莲果的种根,在宿舍后面的试验田里找了一块排水相对好的坡地,整地起垄,育苗定植,细心栽培幼苗,记录下每一个关键环节的要点和植株生长情况。

     “今年秋天就会结果,情况好的话,这一小片地十几株苗,可以结出上千斤果实。”正在拔草的刘佳憧憬着丰收的景象。

       这时医院打来电话,反馈两人之前提出的把当地姑娘的彝族手工绣片作为设计元素纳入医院文创产品的方案。得到院方肯定的答案,两人立即拿着医院发来的设计图样一家一家寻访,与彝家姑娘商量绣片的花样及色彩。经过反复的沟通和修改,今年年底,一批富有尔觉西当地特色的彝族手工绣片将被广泛应用到德阳市人民医院的文创产品中。“这下子你们每天坐在家里就能挣钱了。”李运春笑着对家在村口的贾巴拉外说。“书记,卡莎莎(谢谢)!”彝族姑娘没有停下手中的活,高兴地道谢。

       除了雪莲果和彝绣文创的试验以外,驻村工作队探索产业发展的脚步从未停下。2021年以来,医院累计协调帮扶资金10万元,大力探索发展尔觉西中心村花椒林下散养土鸡养殖产业。累计认购86万余元农副产品,“以购代扶”助力村民增收。

       驻村的工作不像在医院救治患者,很快能见到结果。一批一批驻村队员努力融入当地的生活,和彝族同胞结下深厚的友情。“家里的大事小事,村民们都喜欢拉着我们一起商量,我们也尽力为他们想办法、出主意、找资源。”李运春说。对于离家600多公里的驻村队员,得到亲人一般的信任,是他们工作的基础,也是他们用真心收获的一份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