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4年06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端午习俗 藏着中医养生智慧
□兰云丝 倪晶莹

       源远流长的端午民俗,与中医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端午节吃粽子、悬艾叶、药浴、佩香囊,这些端午习俗其实蕴藏了不少的中医传统养生知识。

       粽子可以养生

       有健脾养胃等功效

       据厦门市中医院主任中药师江昌铭介绍,从中医角度来看,端午吃粽子、悬艾叶、药浴、佩香囊这些沿袭千百年的传统习俗,都蕴藏着传统的中医养生文化。

       江昌铭说,粽子是端午节必备的食物,它除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祈福求子、祈愿功名等寓意外,在中医养生上也有一定的意义。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和粽叶。糯米,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的作用,《本草纲目》中提到,糯米能够“暖脾胃,止虚寒泻痢,缩小便,收自汗”。孙思邈也说糯米可以“脾病宜食,益气止泄”。所以,小小一个粽子就囊括了温中、健脾、养胃、清心火、养肺阴等功效。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糯米性温质粘腻,有助火的副作用,如果胃肠道湿热偏重的人,并不适合食用,会加重胃肠道湿热症状。此外,因糯米粘腻难消化,平时消化功能较差的人也不宜多吃,否则会加重消化不良。

       粽叶也是中药

       可清热止血解毒消肿

       江昌铭说,包粽子的粽叶其实也是一味中药,南方一般以箬叶为主。箬叶,《本草纲目》说它“甘,寒,无毒”,具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的功效。北方以芦苇叶为主。芦苇叶也是甘寒之品,可以清热凉血。总体来说,粽叶的甘寒之性可以清心热、养肺阴、补肺气,正好可以纠正6月人体的心火旺、肺气阴两虚的生理特性。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插艾和插菖蒲是端午节重要的内容之一。家家户户打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中医以艾叶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化湿开胃、杀虫灭菌的药物。

     “洗了端午澡,一年身上好。”民间端午节还有药浴的习俗。端午在古代又称“浴兰节”,屈原曾在《云中君》里记述:“浴兰汤沐芳华。”这里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佩兰气味芬芳、解暑祛湿、醒神爽脑。药浴用药随各地不同习俗略有不同,有的地方洗艾草水,有的地方用五枝汤(桂枝、槐枝、桃枝、柳枝、麻枝)洗浴,可疏风气、驱瘴毒、滋血脉。

       佩香囊也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或者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掺和川芎、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黄粉等中药粉,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据《厦门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