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24年05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每年700多台手术,“刀刀准”医生杨陈一:
不重医生面子 较真病情里子

       2004年,杨陈一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前往泸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工作。有意思的是,他的父亲杨传福也是该院的骨伤科医生。“老杨”“小杨”同为科室顶梁柱,一时传为佳话。

       不走父辈老路

       开创治疗新天地

       从小,医院就是杨陈一的第二个家,“我喜欢闻艾灸的草药味,喜欢看父亲给患者治病。”对于骨伤科,杨陈一有着天生的感情。选择父亲的道路,却不愿走父亲的“老路”。

       在工作中,杨陈一大胆运用现代医学治疗手段,率先在医院实施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多次赴国内顶级医院“取经”,开创出一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天地”。“早年,医院的骨科基本采用传统中医疗法,即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中药内服外用等,而一些难度较大的手术无法开展。”杨陈一决心改变现状。

       2014年,泸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一分为三”,年仅33岁的杨陈一被任命为骨伤二科(脊柱、骨盆损伤疾病)副主任,全面负责科室的业务及管理工作。

       这么年轻就能担此重任?知情人给出答案,“他最大的能耐,就是两个字——‘热爱’”。

       科室“第一把刀”

       带出有温度的团队

     “我见过一位很有名的脊柱外科专家,因为一次细微的操作失误,导致患者瘫痪,他连续两周没说一句话,眼中的懊悔、苦闷、痛心、落寞……我终生难忘。”每一位刚到骨伤二科工作的医生,都会听杨陈一讲述这个故事。

       此外,他还主动揭自己的“伤疤”——将过去一些失败案例分享给新人。“希望他们能从中吸取教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在杨陈一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面面“优秀护理团队”“先进病区”等奖状、奖牌。作为团队“少帅”,他将整个骨伤二科打造成“有温度”的科室。“以身作则,赏罚分明”是杨陈一管理上的最大特点。

       作为科室的“第一把刀”,杨陈一每年要做700多台手术,常常晚上八九点才走出手术室,尽管早已疲惫不堪,但他仍会打起精神,坚持与患者交流一会儿再下班。“要管理好一个团队,带头人是一面镜子,他的医术和医德会深深影响其他医生。”

       工作中,杨陈一还十分注重“团队协作”,骨伤二科有个特殊规定,晚上的工作餐,医生和护士必须在一张桌子上吃饭,餐费由值班医生买单。“医生和护士多交流,对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医护人员之间的工作配合,都有很大的帮助。”

     “满意的治疗效果+暖心的就医体验”,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而来,骨伤二科也成为泸州市中医院最忙碌的科室之一,大家都知道这里有一位“刀刀准”医生。

       提到这个雅号,杨陈一谦虚地说:“没有任何医生能保证100 的手术成功率,我也碰到过不少没见过的病例。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我会建议患者去其他医院治疗。”杨陈一认为,与患者的健康相比,医生的面子微不足道。 (林正宇 陈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