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头版(2024年04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川渝携手共建“健康圈”
本报展播十大优秀案例印证川渝卫健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 未来双方将进一步

       本报讯(喻芳 记者 喻文苏)记者近日从四川省卫生健康委、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获悉,为进一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两地正携手推进一体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双方将通过紧密合作,努力提升民众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共同书写双城记的新篇章。

       在协同推进机制方面,两地已建立“10﹢2﹢N”工作运行模式,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签署合作协议等方式,全方位对接、全领域合作、全系统联动。同时,两地完善调度落实机制,确保年度重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此外,两地还积极互派优秀年轻干部挂职,推动职称互认,加强人才选拔培养和高级职称评审等领域的合作共享。

       在优质服务供给方面,两地开展了深入合作,共同打造高品质健康服务圈。两地正共建医疗服务供给共同体。通过持续推进国家医学医疗“双中心”建设,两地加强医联体、专科联盟、医学科技创新联盟建设,推动两地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在共建公共服务方面,两地还加强传染病等重大疫情联防联控及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共同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协同加强公共卫生监督执法,共建川渝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专家库,在川渝毗邻地区联合开展医疗卫生领域普法宣传和交叉执法检查行动。

       在老年健康服务方面,两地推动建立“1﹢N”老年医疗协同研究网络,打造辐射中西部的老年健康服务高地。

       在中医药发展联合体方面,川渝毗邻地区7个市(区)成立“秦巴山·万达开中医药发展联盟”;两地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届中医药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推进川渝共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联合开展优势病种研究。

       在医疗信息协作方面,两地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287个;推进川渝电子健康卡扫码互认,完成175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扫码就医”功能改造,1800家医疗机构实现川渝电子健康卡“扫码就医”,累计跨省市用卡75万余次。

       在共建治理体系方面,两地深化标准协同、质量协同、应急协同和健康协调。通过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落实“川渝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统一社区医院评价标准等措施,提升两地卫生健康服务的标准化水平。加强质量协同,两地共同开展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评估、推进妇幼健康评价同质化等工作,启动“川渝协同危重孕产妇一体化救治体系建设及示范应用”项目。四川省达州市和重庆市万州区、开州区三地成立首批12个万达开区域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在应急协同方面,两地统筹毗邻地区“120”应急救援服务,加强无偿献血深度合作,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渝西与川南地区开展“120”一体化服务,渝东北与川东北建立“万达开120”2小时医疗急救圈,重庆市合川区与四川省广安市“120”信息系统成功对接,常态化实施毗邻地区院前急救信息共享。

       在健康协调方面,两地打造“健康中国川渝号”系列健康列车,为沿线居民提供便捷的健康科普服务。健康中国四川行动、重庆行动广泛开展合作,两地健康环境显著改善,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健康水平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