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4版(2024年01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滑雪爱好者 如何保护骨关节
□焦闪云

       随着冷空气的到来和北方大雪的覆盖,许多滑雪爱好者蠢蠢欲动。滑雪作为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刺激与风险并存。网上有种说法:滑雪人的脚下是雪,耳边是风,而尽头却是骨科。为什么这么说呢?

       据报道,每1000例滑雪者平均日损伤0.50~3.00例,需要送去医院紧急救助。大多数的受伤是因为经验不足的滑雪者在初中级雪道上摔倒造成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滑行速度和重心稳定之间的平衡很难把控,再加上室外滑雪场多变的地形、雪况、大风等其他因素,一不留神就可能受伤。

       滑雪容易伤害哪些部位

       1.膝关节和韧带。滑雪时大多数伤害发生在下肢,尤其是膝关节,最常见的膝关节损伤类型是韧带损伤。在高速滑行时突然停止运动或突然转弯,惯性会给腿部的韧带和关节带来冲击,自己摔倒或撞到别人会直接造成身体的接触性损伤。膝盖伤中最常见的是前交叉韧带(ACL)和膝盖内侧副韧带(MCL)扭伤或撕裂。

       2.半月板。通常发生在年纪较大的滑雪者身上,属于常见的过度使用伤害。

       3.上肢关节。手腕关节、肩关节、锁骨、手指上肢受伤通常发生在单板滑雪者中。

       4.头部和颈部。头颈部受伤占所有滑雪伤的17.9 左右,其中自由式滑雪受伤的发生率最高。这项运动包含了空中元素,重心不稳时翻滚落地很有可能伤到头部。在滑雪相关死亡的报告案例中,头部损伤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不过,随着头盔的广泛使用,头部受伤和潜在严重头部受伤(PSHI)的发生率有所下降。

       如何预防冰雪运动损伤骨关节

       1.充分热身。冬季天气比较严寒,肌肉的伸展性、关节的灵活性都会受到影响,这时肌肉的黏滞性比较大,如果运动前没有做好热身,可能在运动中发生肌肉拉伤、痉挛和关节扭伤。

       2.佩戴护具。佩戴安全护具不仅可以防寒保暖,还可以有效避免滑雪导致的一些伤害。皮肤损伤在冰雪场地上也比较常见,伤势一般较轻微,可以自己先行处理,所以佩戴安全护具相当重要。护具包括头盔、雪镜、面罩、护腕、手套、护膝等。

       3.防止冻伤。察觉到局部皮肤发白,有针刺感或麻木感,应立即离开低温场地,更换被打湿的衣物鞋袜,进行局部复温。方法如下:不要搓揉;不能马上烤火;脚上冻起泡,不要立即脱去袜子,等复温消肿后再更换;可用40℃的温水浸泡冻伤部位;穿上厚衣服保暖;5~10分钟后再靠近(不要紧贴)取暖的设备,让皮肤的温度缓慢回升。

       4.学会摔跤。滑雪中摔倒无法避免,通过学习安全的摔倒姿势可以降低受伤的概率。滑行中失去平衡的情况下,要迅速降低身体重心,采用先侧坐、后侧躺的动作,完成完全摔倒。向前摔时要先降低重心,双臂接触雪面,吸收冲击力,再把整个身体送出去。向后摔时先微蹲降低重心,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卷曲身体用后背部或侧背着地。双板滑行摔倒时,双手交叉抱在胸前,主动向侧后方倒下,可以有效避免腿部的扭伤。不论是向哪个方向倒,都不要下意识用手去撑地,否则很可能造成手腕骨折或扭伤。

       治疗急性运动伤害的黄金标准

       一旦发生滑雪损伤,PRICE是治疗急性运动伤害的黄金标准。首字母分别代表了保护、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

       1.保护。立即停止运动,保护受伤的部位,用夹板或绑带固定可以预防移动中对受伤部位的二次伤害。

       2.休息。滑雪属于强度较大,体力消耗较快的运动,长时间处于高寒环境再加上疲劳,体内肌肉酸性物质堆积,肌肉的弹性降低,关节灵活性下降,不仅会造成肌肉损伤,还可能出现滑行失误,导致不必要的受伤。

       3.冰敷。可以通过收缩血管来减少出血量,减少肌肉痉挛和消肿,降低新陈代谢率来降低细胞死亡的风险。单次冰敷的时间不要超过10~15分钟,等待皮温回暖之后再进行下一次冰敷。

       4.加压包扎。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帮助患肢减少肿胀。

       5.抬高患肢。通过重力作用将受伤的部位抬高,帮助聚集在受伤部位的组织液、发炎的体液回流,达到减轻肿胀和疼痛的目的。(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