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24年01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我真的耽误了自己的儿子?
□梅拾璎

       我收到这样一条珍贵的留言:

       梅老师,看到您之前发的文章,觉得还是有必要把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一下。

       我和我妹妹年龄相差3岁不到,情况和小雅小能(梅拾璎的孩子)相似。我从小就是学霸,不需要父母操心,高考以全省前100名以内的位次考进了复旦大学。我妹妹从小就是经常不及格的学渣,高考不出意外地落榜。

       我母亲和我都觉得去妹妹读个技校招工进厂就行了。只有我父亲坚持让她复读,复读一年又落榜,父女爆发了严重冲突,我妹妹以死相逼,我父亲说死也要等考上再去死。就这样,我妹妹终于安下心又读了一年,考上了我父亲的母校湖南大学。

       我妹妹和我现在都在北京工作和生活,我妹妹也终于理解了我父亲的苦心。我想说的是,您的教育理念对小雅这样的孩子合适,对小能这样的孩子则可能是一种耽误。因为时光不等人,等到孩子自己觉醒可能就错过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从我妹妹的例子来说,父母的决心还是很重要的,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孩子一定的压力也是必要的,一味放手可能也是一种失误。

       为了大家更好地理解,在讲我对他的回复和分析之前,借此机会先讲其他三个真实的小故事。

       一天下午,北京天气凉爽,我去看望一位阿姨辈的老同事。

       她悲伤又心痛地跟我讲起她的小孙子以及小孙子的一个要好同学。

       小孙子的妈妈,即老人的儿媳是一个来自湖北的学霸,大学毕业后很快成为一家央企的业务骨干,也早早评上了高级职称。我见过这位妈妈,人很好,极为自信,也认为自己可以搞定一切,当然,这个一切也包括自己的儿子。儿子小学四年级前各种表现都良好,成绩好看,琴棋书画也都拿得出手。四年级时候孩子成绩下降,妈妈给停掉了几个兴趣班,又加上了语数英。到六年级,孩子成绩已经到班级中下游,初中上了个跟钱小能差不多的区重点中学。奶奶跟我描述,上了初一后,孙子眼神再也没有小时候的聪慧生动灵光,啥时候看见都蔫蔫的,原来见了奶奶,还有一股欢喜劲儿,现在双眼迷离,悲观厌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奶奶,我真觉得活着没意思,这活着干吗呢,可我又不敢往楼下跳,怕摔得很疼,又死不成。这话让人心酸又心疼。

       阿姨跟儿子和儿媳说了很多次对孩子的担忧,儿子不敢管,儿媳态度异常坚决:您别管,听我的就行,现在逼逼他,成绩好了他将来一定会感激我。小孙子跟奶奶说,您别管了奶奶,我妈怎么会听您的,让他们安排吧,我会让他们落一场空的。我胆子太小,太懦弱了,要是有童童这么厉害就好了,可是我不敢。

       这个暑假,孩子即将被送到黄冈,由黄冈所谓的金牌老师一对一补习,不知道下文如何。但我判断这孩子至少是处于抑郁状态。阿姨说,她妈妈实际上也有觉察了,也时而担忧,但她自己停不下来对孩子的各种过度侵入和安排。

       我又问童童是怎么回事,阿姨又讲了童童的故事。

       童童是她孙子要好的初一年级的同班同学,两人家庭背景相似。童童的父母也是学霸,不过他家是爸爸更强势,说话不容置疑,说一不二。童童小学时是班长,大队委,也是在各种课外班的簇拥下,前面发展看起来非常出色。等上了初一,除了学校的作业,加了很多父母的作业,苦不堪言。一天晚上,他第一次叉着腰向父母发出质问并爆发了:你们不是天天抱怨加班烦吗?你们不是在家里骂你们头头是坏蛋吗?你们给我天天上课外班,每天多了那么多作业,你们就是天天给我加班,我受不了了,从今天开始,我不上学了,不做作业了,不上课外班了。先是父母一起目瞪口呆,紧接着他被爸爸暴揍一顿,训斥他现在给你各种安排,逼着你学,就是怕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各种威逼利诱之下,孩子断断续续上学,终于有一天,孩子给阿姨的小孙子悄悄告别,说我从明天起不来学校了,我爸爸打死我我也不来了,我要跟他们斗……一个月之后,童童回到学校,开开心心,精神焕发,学习也主动多了,还受到老师表扬(不知道背后具体发生了什么)。他教给阿姨的小孙子很多治疗自己父母的方法,说自己的爸爸妈妈现在都换了一个人,比原来正常多了……也不知道童童接下来会怎样。

       对了,我又想起来咱们公号一位跟我很熟悉的读者,是一位老师,女儿在她的要求下复读三年了,今年分数刚过当地二本线。这一年,她准备听孩子的,让她追自己的梦。我听后特别安慰。

       看到这儿,大家略想一想,聪明的读者应该心里有数了。

       我之所以又举出后面三个案例,就是想明白地告诉你:同类父母,同一类做法,面对不同的孩子,教育结果是不同的。

       譬如我们家,会出于对孩子的爱、观察和了解,结合家庭条件综合权衡,给孩子一次或者几次试错的机会,前提是我们可以承受这个试错成本。同样的钱小能,生在其他人家,一定又是另外的对待方式。

       其实,方式方法只要不是极端和反人性的,都无关对错,可以尝试的。

       不管你是什么学霸,仅从一个自家的一个案例推断出一般性的结论,套用到一个不同的家庭,这个逻辑是不通的。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分析事物都是留有余地的。那么,在今天,说到我的教育理念,我不留余地了,可以旗帜鲜明地说:我的教育理念既适合钱小雅,也适合钱小能,同时也适合绝大多数孩子。你可能要问,梅老师,您究竟是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呢?

       那我把散落在书里每一篇文章中林林总总的大小理念整合一下,可以简单概述为:

       营造亲密而独立的家庭氛围,贴近孩子的心,给他足够的爱和自由,父母边界清晰,促使孩子发展出健全而充分的自我,使内驱力持续生长。亲子各自活出自己的潜能和幸福人生。

       很多读者一看,好熟悉哈,这跟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学者、专家的理念都很像。不奇怪啊,我经常说,一切正确的东西都是相似的,只是表述不同而已。以这样的教育理念来教育孩子,不大可能教育出学霸来,但我相信可以教育出身心健康、生命内驱力十足的孩子。

       我不知道留言的这位读者是什么年代生人,但我觉得他是一位正直、诚信而善良的人,只不过在家庭教育上的认知有些局限,不太能与时俱进。

       想想看,像“时光不等人,等到孩子自己觉醒可能就错过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的话,道理是这个道理,但你拿这个道理教育一下现在的孩子试试?别说孩子,连我这个“70后”看了,都觉得你这是无关痛痒的空话。

       时代已经走到今天,还拿考上一个好大学来衡量教育的适当或者成功,有点儿偏激啊!但愿他不要以自己父亲的做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据梅拾璎《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作者简介:梅拾璎,曾任大学教师、专业杂志编辑,现为专栏作者,两位孩子的母亲,专注于家庭教育的深度研究,自然主义教育探索者和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