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1年03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年稳步提升
据成都市疾控中心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提升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康素养水平如何监测?每年成都市都会统一组织开展健康素养监测工作,范围为成都市所有区(市)县。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按照随机抽样结果,进行入户调查。力求最真实、最可靠地获取成都市居民的健康素养现状。


调查问卷采用全国统一的《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三个方面。涉及科学健康观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6类健康问题。


健康素养问卷要得高分可没那么简单,一共50道题,满分66分。问卷得分达到总分80%及以上,即问卷得分≥53 分,才会被判定具备基本健康素养。


成都人健康素养如何?2020年成都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出炉。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成都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6.82%,从2015年到2020年,成都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年稳步提升。
2020年成都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覆盖全市22个区(市)县,合计66个街道/乡镇、132个社区/村,共6390名15~69岁的常住人口完成了《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问卷》。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成都市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6.82%,比上一年提升了3.84个百分点。此次素养监测呈现几个特点:

成都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继续稳步提升,且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均有较大提升。


从城乡分布来看,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8.63%,农村居民为24.21%,城市高于农村,但农村的提升幅度远高于城市居民。


从文化程度来看,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都有所提升,以大专/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居民提升最多,达7.80个百分点。


从年龄分布来看,25~34岁健康素养水平最高(37.97%),65~69岁最低(10.85%)。

知识、行为、技能三方面健康素养有所提升,其中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提升幅度最大。
2020年成都市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29.25%,比2019年提升7.18个百分点,是近年来提升幅度最大的一次。


市民传染病防护意识与能力进步明显。


以往的监测结果显示,传染病防治素养在6类健康问题素养中均处于最低水平。而2020年成都市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达到31.78%,较2019年提升了10.71个百分点,成为提升最为显著的部分。


2020年成都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的主要因素为: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全市人民健康


全面贯彻、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积极探索健康城市建设的成都模式,健康城市试点建设成效显著,新冠疫情防控有力,成都市也成为了全国复工复产复市最早、秩序活力恢复最好的城市之一。


二高标准启动了健康成都行动


市政府结合成都实际出台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健康成都行动的实施意见》,坚持健康优先、共建共享、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基本原则,协同推进21个专项行动,努力提升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成都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三多渠道提升健康素养


为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成都市利用各种途径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活动。组织开展“健康中国行”、“名医走基层”、健康巡讲等活动,普及健康知识与技能,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实施覆盖全市80%家庭户的“健康生活工具包”派发项目,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举办“新农村居民健康知识大赛”,掀起全民主动学习健康知识的热潮。开展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实施健康细胞工程,创建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机关和健康促进企业,创造有利于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四新冠疫情防控激发全民防护意识提升


健康科普与疾病预防、医疗救治一起成为成都市疫情防控的“三驾马车”。以“成都发布”“健康成都”“成都疾控”官方微信等为代表的传播平台和专业类健康媒体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为公众提供医学科普及防控知识,群众的传染病防控知识、自我防护意识和传染病防控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成都市居民健康素养虽然稳步提升,但与建设健康城市要求、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高品质健康生活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55~69岁中老年人群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


在健康素养6个维度中,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基本医疗等方面的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


一些健康陋习仍然影响市民身心健康。


下一步,成都市将抓实以下工作,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1.以推进健康成都行动为抓手,持续稳步提升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2.重点提升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基本医疗素养,促使健康素养各维度间平衡发展。


    3.通过健康促进县(区)、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建立和加强健康素养支持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