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9版(2021年03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三年扶贫路 真情献高原
——记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驻村驻乡扶贫队员
本报记者 侯文瑾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人民宣布,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这一胜利的背后离不开驻乡驻村干部队员的努力。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对口帮扶的甘孜县、炉霍县于2019年实现全县脱贫摘帽。

 

“90后”准新郎
推迟婚礼“战斗”到最后

 

1993年11月出生的陈博言,2018年7月接到组织委派通知后,顾不上父母的担忧和女友的不舍,毅然奔赴距炉霍县城67公里,平均海拔3873米的下罗科马乡。


精准扶贫的日子应该怎样度过?陈博言经常扪心自问。他不愿意虚度年华、碌碌无为,他说,“青春,就是要努力去奋斗!”扶贫三年期间,他确实脚踏实地地践行。


陈博言在走访贫困户的过程中发现,由于高原气候极其干燥且风沙较大,当地的干部群众时常会出现呼吸困难、头痛和胸闷的症状,他默默将此事记在了心里。事后,在医院党政班子的安排部署下,他利用回成都开会学习的机会,到成都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寻求公益帮助,通过多次向成都市残联福利基金会理事长廖国龙汇报当地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与形势,成功获得福利基金会捐赠的51件价值227000元的药品,其中包括通圣防风颗粒24件、润肺膏27件,并由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会同成都市残联福利基金会一同发放给下罗科马乡的老百姓。除此之外,陈博言扶贫期间,不断通过身边的朋友以及发掘社会帮扶力量,助力下罗科马乡教育扶贫事业。


2019年底,两年精准帮扶时光即将圆满结束的时候,陈博言和相恋了4年的女朋友正憧憬着在2020年初举办婚礼,女友已等了他两年。但2020年正值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还需要陈博言战斗到最后,“当初报名时,她纵然有万般的不舍,但还是支持我去援甘孜,到脱贫的最终胜利就意味着又要让她等上一年。”陈博言心怀愧疚地说道,当他忐忑地对她说出了这个消息后,却得到了女友的理解和支持,在感动之余,陈博言向医院提交了自愿延期的申请书,并推迟了原计划的婚礼,随后,他又主动报名参与到脱贫攻坚普查的工作中。
7月底的一天,陈博言在去甘孜县扎科乡普查的路上,由于前一晚暴雨,沿途的电线杆已被滚落的巨石砸断,道路泥泞不堪,随处可见滚落的碎石,这让普查工作的难度加剧。为了不影响各项工作的进度乃至影响整个队伍的普查进度,陈博言坚定地告诉陪同的驻村干部,一定要按原计划走访完。一行人驱车,冒着左边是激流汹涌的雅砻江,右边是随时可能塌方、巨石滚落的风险,在当晚8点半前按时完成了当天的走访任务。回想这段难忘的经历,陈博言现在仍心有余悸。如果再让他选择,他还是会克服困难,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受伤扶贫队员
毅然坚守“前线”

 

2018年,刚刚结束高考的女儿拉着李芳的手说:“妈,我长大了,你放心去工作吧,我可以的。”简单向父母、爱人交代后,李芳便踏上前往甘孜县昔色乡格夏村的路。


格夏村属典型的高寒边远的贫穷地区,李芳看到贫困户家里只有几张床和烤火的钢炉,没有任何电器,卫生条件也差。老乡听说是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来帮助他们脱贫的干部,笑容满面,看着老乡质朴的笑容,李芳心里有些酸涩,一心想着,来了就要做点什么。


走出贫困首先要解决基本的住房安全问题,李芳通过挨家挨户走访发现,村里有4户贫困户的房子存在安全隐患。在医院的资金支持下,改建危房,让村民们住上了新家,同时,为解决村民的“饮水难”问题,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再出资6万多元完成“饮水建设”项目,在村民门前铺设水管,实现“饮水到户”。脱贫致富必须要发展集体经济,李芳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参与草场入股,大力发展村集体牧场,村民获得了可观的分红。扶贫先扶志,除了帮助村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产业,李芳还注重农村党建工作和村两委班子建设,她定期开展“三会一课”,培养正式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


李芳的驻村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时,意外发生了。2019年3月1日,李芳遭遇车祸受伤,导致左足楔骨骨折。医院领导非常重视,建议她回成都治疗养伤。可是面临甘孜全县脱贫,时间紧、任务重,轻伤不下火线,“我要坚守在第一线,这是我的使命!”医院领导尊重李芳的意愿,为她联系远程会诊,对其精心治疗,养好伤后,李芳又很快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贫工作中。


2020年1月,李芳第一时间返回扶贫岗位。防控扶贫两手抓,不断向村民灌输疫情防控的知识,赠予村民口罩,并鼓励村民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挖虫草或务工就业,早日脱贫致富,奔向小康。

 

扶贫“奶爸”
重燃孩子们的希望

 

2018年7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职工丁一,顾不上照看还未上幼儿园的女儿,接到文件通知后立即奔赴甘孜州炉霍县下罗科马乡阿色玛村开始了援甘孜州的工作。


刚到炉霍县,他便同医院派出的医疗队队员一起去到仁达乡。“很难想象,在仁达乡的山沟里有所幼儿园,与其说是幼儿园不如说就是托儿所,小朋友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条件就是几张课桌、板凳,一排平房,一个黑板和几本被翻坏了的书。他们穿着非常朴素,衣物有的薄、有的厚,很多衣物都被磨破了。”丁一想到,自己也有一个3岁大的女儿,吃穿不愁,但是看到这些和女儿差不多大的孩子,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长大,他觉得应该尽自己所能做些什么,最大限度地帮助这群小朋友。


丁一挨个给朋友、同事打电话,大家被他的执着感动,通过朋友圈、微信群积极响应他的募捐号召,5元、10元、100元……短短1个月时间,丁一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共筹得资金8343元。为了让这笔钱更好地利用到小朋友身上,丁一和朋友们先后购买了校服、绘本、秋冬加厚袜子、文具等用品。2018年10月17日,丁一和朋友们载着满满三车的物资来到了幼儿园,并将这些物品一一交到小朋友手上。小朋友们蹦蹦跳跳地接过礼物,不停地说着“卡卓、卡卓(谢谢)”。


除了为孩子们“拉赞助”,丁一自己也没有闲着。 2019年7月的一天,丁一下乡走访下罗科马乡的困难户,其中一位名叫卓玛的小姑娘让他印象深刻。当时卓玛的家里仅有一张床、一个钢炉及一些生活必需品,通过乡干部的翻译及卓玛会的少量汉语会话,丁一了解到,卓玛品学兼优,刚刚参加完中考,但因她是一名孤儿,且由于户口本与身份证上的出生年月与实际不符,享受不了很多减免学费的入学政策,导致其面临辍学。了解小姑娘的境况后,丁一毅然决定,每月给予小姑娘资助,让其回到校园,继续读书。


像陈博言、李芳、丁一这样的干部还有很多,他们不断为高原上的群众带去希望和力量。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期间,先后派驻医务人员及驻乡驻村干部队员162人次,投入扶贫资金近3000万元,较好地完成了脱贫任务。医院连续两年被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评为定点扶贫先进单位。未来,成都二院人还将与定点帮扶地区的干部群众,一同奏响乡村振兴的进行曲,共同描绘“新农村、新产业、新发展”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