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1年03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金牛区中医医院手术室护士长袁莉——
让雪山上有了“流动医院”
本报记者 徐咏秋

人物简介

袁莉,成都市金牛区中医医院手术室护士长、主管护师,挂职石渠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石渠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助理。先后荣获“2018年省内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先进个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个人”“最美援藏干部”“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甘孜州石渠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挂职)袁莉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大会上受到表彰。谈及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她说:“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们的职责和使命就是救死扶伤,而组织却给予我最大的荣誉,这是一份意外的收获,这当中凝聚的是我们集体和团队的付出。”
    44岁的袁莉是成都市金牛区中医医院手术室护士长,2018年,她被派驻甘孜州石渠县人民医院,担任挂职副院长及石渠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助理。两年多时间里,她已经成为当地农牧民群众最信任的好“门巴”(藏语“医生”)。

 

踊跃报名并坚持锻炼
她满怀信心赴牧区工作

 

2018年6月的一天,成都市金牛区中医医院发出的关于选派“金牛区第五批对口支援工作队”的通知引起了袁莉的关注。此时,她刚辅助医生完成一台长达数小时的手术。


“石渠县地处高寒牧区,平均海拔4562米,年平均气温-1.6℃,平均含氧量不到平原地区的50%……”看着网上对石渠县的介绍,袁莉不但没有害怕,反而有一种接受挑战的想法。“我从小长在农村,身体素质不错,气候寒冷、条件艰苦对我不算啥。”


怀着跃跃欲试的心情,她随后到医院报名点了解情况,得知自己竟是医院第一个咨询的人后,袁莉决心支援石渠,并为此积极做准备。“决定了后,我就坚持每日慢跑,每天服用红景天等药物。”


    袁莉的父母都已进入古稀之年,但对女儿的选择,他们也投赞成票,把一份牵挂和担忧埋藏在心里。

2018年7月25日凌晨,袁莉与金牛区第5批对口支援牧区工作队一行43名队员会合,乘飞机前往玉树,早上7点20分,飞机抵达玉树机场,队员们又乘车翻越海拔4800米的安巴拉山垭口,经过近3小时的车程终于抵达石渠。

 

深夜辗转难眠
她下决心把健康带给牧区群众

 

抵达当地后,袁莉被分配到石渠县卫生健康局,并挂职担任石渠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负责健康扶贫相关工作,同时负责工作队的统筹协调联络等。


下乡义诊时,她了解到当地民众以放牧为生,居住分散,流动性大,进入冰雪季节大雪封山后,无论游牧区的牧民,还是山里群众,就基本同外界失去联系,一旦得了当地卫生院无法解决的病,甚至会放弃治疗,交通不便、出行受阻成为当地老百姓“看病难”的主要原因。


此外,石渠县乡镇卫生院也存在医疗设施设备相对薄弱、药品不齐,医疗、管理人才匮乏的问题,还面临包虫病、肺结核、风湿疾病等高原地方病多发问题。由于受宗教信仰影响,当地不少牧民还存在“生病不愿吃药”的情况,这使当地群众生病不能及时治、有病不愿医,健康需求得不到满足。袁莉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7、8月份氧气最足时也只有成都平原的50%,9月份入冬后,含氧量就只有40%了。”从乡下返回驻地,高原稀薄的氧气让她睡眠严重不足,一晚上要醒好几次。深夜辗转难眠的袁莉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把医生送到牧民群众身边、把健康送到急需治疗的患者身边。


为解决送医下乡问题,2019年,通过袁莉及工作队员们的共同努力,1台多功能诊疗车开上了高原,开进了石渠,建起了“流动医院”。如今,即使在大雪纷飞的寒冬腊月,即使道路再艰险,只要接到急救电话,“流动医院”就会第一时间出动,翻过高高的雪山,蹚过结冰的路面,到达牧民群众身边。

 

坐不住、闲不住
她开启“组团式”帮扶之路

 

“坐不住、闲不住”,袁莉是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为给百姓争取更多资金,她不仅找“娘家”要钱,还主动与同在石渠对口支援的中粮集团负责人对接,整合帮扶单位开启“组团式”帮扶之路。


两年多时间,凭着一股“农村娃”所特有的韧劲,她先后协调中粮集团帮扶资金100万元,又找金牛区内医疗机构和企业帮忙,并最终将获赠的280万元全部用于购买设备、药品及其他物资,通过巡诊义诊活动,送到边远地区牧民群众手中。 


2021年春天,石渠县格桑花即将盛开,家住宜牛乡6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曲初加正准备前往深圳市儿童医院接受二期手术。因一期手术效果不错,加上有袁莉的保证和帮助,曲初加的父母才放下心,同意孩子去深圳。


2020年7月3日,在义诊中,袁莉发现患先心病的曲初加,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曲初加的父母无法负担高昂的手术费和往返路费。袁莉深知先天性心脏病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危及患儿生命,手术是唯一机会。在此后的义诊中,她发现当地还有不少患该病的患儿,于是决定寻求公益机构的帮助。


2020年,在袁莉的极力奔走促成下,深圳首彩基金会“天使的心跳”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救助项目进驻石渠,她同项目组专家第一时间驱车几百公里,前往曲初加家中说服其父母,同意孩子去深圳手术。当袁莉把做完一期手术的曲初加送回其家里时,孩子母亲感激不已,拉着袁莉说:“如果你们不帮她,不送她去做手术,这娃娃肯定活不成了。”这一刻,袁莉的心融化了。“看着他们脸上开心的笑容,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如今,在更多公益力量的帮助下,越来越多当地先心病患儿得到治疗。

 

怀着最朴素的情感
她希望更多人关心帮助石渠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本2020年7月就结束对口支援工作的袁莉,至今依然同队友们坚守石渠。


“护士长这个人做事特别讲原则,在她那里,没有任何特殊可讲,在她那绝不可能有偷懒的机会。”一位与袁莉同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告诉记者。担任护士长期间,袁莉几乎全年无休,24小时随叫随到。“有时半夜接到急救电话,也会马上赶到手术室。”作为手术室护士长,除了递手术刀等常规操作,体位摆法、手术器械选择甚至是手术入路等问题,经验丰富的袁莉都能轻车熟路。


2021年初,对袁莉来说,又是同家人朋友离别的日子。在她心里,还有一个未完成的梦想。“我们医疗卫生还是要把精力着重放在提升石渠当地医护人员的技术力量这一块。”她希望未来,有更多医疗卫生人才愿意踏上那片圣洁的土地,守护牧区群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