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1年01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两台手术合并操作 前置胎盘的她顺利生下宝宝
宋建琴 本报记者 侯文瑾

    26岁的袁女士,孕期检查时被诊断为中央性前置胎盘,这是一种死亡风险极高的产科并发症。如何帮助袁女士既安全生下宝宝,又能保住子宫、减少出血,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产科、血管外科、麻醉手术中心等科室多次讨论,决定在“复合手术室”内进行“腹主动脉造影+腹主动脉临时阻断术+经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最终,袁女士顺利生下2.7公斤重的男婴,出血控制在600毫升以内,这是该院复合手术室第一例产科类复合手术。

 

 


为确保母子平安
术前反复讨论方案

 


    袁女士家住崇州。婚后不久就发现怀孕,这让全家沉浸在喜庆氛围中,她更是被家人视若珍宝。但是,就在孕25周时,她却出现阴道流血等症状,在当地医院保胎住院。之后,袁女士到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产检,彩超多次提示中央性前置胎盘。产科主任医师吴晓兰介绍,这是一种孕后期出血率极高的孕期并发症之一,一旦出血,产妇和孩子都有危险。


如何安全生下宝宝?吴晓兰反复查看袁女士的检查报告,并请血管外科、麻醉手术中心会诊,讨论手术方案。


    若是传统的剖宫产术,一旦术中出现大出血,只能采用全子宫切除来挽救患者生命,对于只有26岁的袁女士来说非常残忍,同时意味着她以后将可能没有再做妈妈的机会。若先在介入诊疗科行介入手术,植入球囊暂时阻断血管预防出血,再进入手术室进行剖宫产手术,手术目的是达到了,但患者将会往返多个学科,身心也将经历多次考验,而且麻醉手术中心和介入诊疗科也将启用两组人员双边准备,造成人力资源使用重叠。经讨论,最终,医生决定在医院新投入使用的复合手术间进行复合手术,即在复合手术室一站式进行“腹主动脉造影+腹主动脉临时阻断术+经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复合手术成最佳选择
顺利生下2.7公斤重宝宝

 


    复合手术能减少病人的搬动和转运,减轻病人心理压力,同时比普通手术方式缩减大约1个小时的手术时间。还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术中出血,从而降低切除子宫的风险,并且血管外科医生也能在现场严密监测患者术中的病情变化,随时能够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更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患者安全。


    1月15日,怀孕37周+1的袁女士被推进了手术室。在麻醉手术中心、介入诊疗科团队的支持下,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姚佐懿与产科主任医师吴晓兰为袁女士实施了手术,帮助她产下重达2.7公斤重的儿子,子宫得已保全,术中出血控制在600毫升以内。吴晓兰介绍,像这样前置胎盘的剖宫产术,一般出血量可能在2000毫升以上,袁女士出血量小也得益于多科协作。术后,袁女士家人对医生和医院再三表示感谢。


     据麻醉手术中心护士长敖永琼介绍,复合手术室是能够同时开展介入和开放手术的新式手术室,能够满足多学科多专业的不同需要,患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搬运转移,各学科也可以突破传统的手术壁障,处理更多高风险、高难度的疾病。这种高端复合手术室的投用,将全面推动医院各学科的业务水平发展,能大大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和病人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