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1年01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误吞鱼刺差点刺破主动脉 多学科连夜会诊“拆弹”
曹一莎 本报记者 侯文瑾

一口酸菜鱼下肚,成都22岁女孩小张被鱼刺卡住喉咙,喝醋化刺却越喝越痛,连跑了3家医院都没看好。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发现这根“凶器”快到胸口了,不但刺穿了食管,而且鱼刺一端离心脏主动脉不到0.1cm,另一端紧挨奇静脉,手术中如有丝毫偏差就会引发大出血。对于这样“左右为难”,凶险异常的情况,多个科室医生连夜会诊,通过气管镜光源辅助这种“开脑洞”的方式,大胆“拆弹”。目前,鱼刺通过内镜,在零损伤的情况下顺利取出,小张病情稳定,还在住院观察。

 

一口酸菜鱼后
连跑3家医院求医

 


    1月1日中午,成都女孩小张家买了一条1.5公斤重的白鲢鱼做成酸菜鱼。“我夹了一坨酸菜,没想到里面藏着鱼刺,当时喉咙就痛得不行。”


    小张尝试了各种“土办法”,喝醋、喝热水、使劲咳,喉咙却越来越痛。她连跑了3家医院,做了CT等检查,都没能看好。


    当晚9点,小张前往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完善胸部CT+CTA后,医生发现,这一根看起来并不起眼的鱼刺,卡在小张食道25厘米深处,已经到胸口位置。鱼刺两边都牢牢刺入食道中,一端离心脏主动脉不到0.1cm,一端紧挨奇静脉。左右两边都是大血管,手术中稍有不慎,鱼刺即会刺到两侧大血管,造成破裂大出血,甚至导致休克、死亡。

 


左右为难
医生两手准备为其“拆弹”

 


小张完全没有想到,这根不起眼的鱼刺竟然有“要命”的可能,一时间焦灼的心跌到了谷底。


因病情凶险,医院马上开展MDT多科会诊。在医务处组织下,医院胸外科、心血管外科、耳鼻喉科、消化内科、血管介入科、麻醉科、放射科、急诊科等多学科进行讨论。专家组讨论认为,必须马上将鱼刺取出,并拟订方案,首先在内镜下微创取出,如内镜下无法取出则转由耳鼻喉外科医生接手,如耳鼻喉外科医生仍无法取出,则需要胸外科开胸手术,取异物过程中一旦并发大血管破裂出血,则立即由心脏外科手术抢救。
虽然内镜下微创取出,创面小,但鱼刺离主动脉太近,且无法判断具体位置,鱼刺左右两端都有大血管走行,就像定时炸弹红蓝线,如果方向判断错误,稍有不慎,鱼刺就会戳破主动脉或奇静脉引爆炸弹。就算方向没反,对手术的精确性要求也极高,“医生手一抖,病人就没了”,消化内科医生熊星这样描述。


如果直接开胸探查取刺,手术创伤大、费用更高,病人恢复也慢。“她还是一个年轻女娃娃,胸口留疤对她今后影响太大,哪怕有一丝机会,我们也要为她争取。”熊星和耳鼻喉科医生刘鹤一致认为,虽然鱼刺的一端距离胸主动脉很近,但仍可以先尝试内镜取出。


经过院内多学科专家紧急讨论会诊,做好应急预案后,决定通过急诊内镜微创手术取出鱼刺。为保证安全,手术室内,心胸血管外科等科室的医生随时待命,做好鱼刺万一刺破大动脉后进行开胸手术的准备。沟通后,患者家属理解认可了这一方案。

 


医生“开脑洞”
用光源定位鱼刺

 


手术台上,医生们尝试判断“定时炸弹红蓝线”。医生通过气管镜发现,鱼刺透过食管,把气管也戳到了。于是他们用了一个“开脑洞”的方式——麻醉科和消化内科配合,一位麻醉医生用气管镜从气管照明,另一位医生用食管镜在食管内观察,寻找从气管透过来的光,成功确定了鱼刺的位置和方向。


“精确判断出鱼刺两端与周围之间的关系,我们就很有信心了。”熊星说,他夹住鱼刺,轻轻往气管方向游移,让刺远离主动脉,取出一端后,把刺往下送,顺利游离出另一端,这才轻松把刺顺着食道方向取出,随后缝合小张被刺穿的食道。


随后,医生把小张送进重症观察室,在医护人员的细心治疗和精心照护下,小张很快转入普通病房。1月4日,饿了3天的小张已经能吃少量食物,并能开口说话了。据消化内科医生介绍,食管异物致主动脉破裂死亡率极高,此前国内极少有抢救成功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