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20年12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外来文明的印记:中国·嘉定往事》连载
情系月亮门(四)
徐杉

1941年姚守仁从仁寿县医院调到荣县医院,还被提升担任院长。然而初到荣县一切都不顺利。这里寄生虫、疟疾、性病、结核病流行。而普通百姓由于生活艰难,缺乏卫生知识,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到医院就诊。


医院对面街道上居住着一位妇女,4年前发现肚子开始长大,但又不是怀孕,直到肚大如鼓,行动十分困难才到医院就诊,原来她患上了卵巢囊肿。姚守仁为她实施了手术,切除了重达90磅的囊肿,而她本人切除囊肿后的体重不过86磅。


在荣县,姚守仁一家认识了一对终身难忘的中国朋友:谢昭传与他的妻子刘女士。


刘、谢两家是当地大户,既较早接受西方文明,也与清末著名学者赵熙先生是朋友。姚守仁是在一次宴会上认识谢太太的,得知她有四次流产经历,便为她诊断,建议补充一些雌激素。当时中国买不到这类药,Margaret便写信让在成都的加拿大朋友分出一点寄来,最终使谢太太生下一个健康漂亮的女儿。


从此他们成为好朋友,姚守仁夫妇成为谢家夫妇孩子的教父教母,谢家夫妇也成为姚守仁孩子的教父教母。姚守仁一家甚至受邀请参与谢家的祭祖活动,进入供奉祖先牌位的祠堂。这意味着姚守仁一家被纳入谢氏家族。


Margaret后来亲切地称谢太太为八嬢。谢太太在家排行第八,成年后至亲们都称呼她八孃。八嬢是个热情的有教养的人,有时会给Margaret讲唐代诗歌,引领她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


Margaret在书中写道:第一次受邀到谢家做客时,就被谢家大门内那道月亮门深深吸引。“谢家的大门又黑又重。进入大门50英尺处,有一道可爱的月亮般的大门,门内有一个培植得很好的花园。”


Margaret得以了解月亮门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外在的浪漫中,巧妙地表达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理念,以及尊卑有礼、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伦理思想。


1944年底姚守仁一家离开荣县,谢太太的父亲,当地的乡绅刘力谋请赵熙先生为姚守仁题字一幅。


赵熙(1867—1948),字尧生、号香宋,荣县人氏。25岁中进士,先后担任林院国史馆编修、监察御史。工诗,善书,被称“晚清第一词人”,为蜀中五老七贤之一。蜀地有“家有赵翁书,斯人才不俗”之说。


曾担任成都市长的余中英,在《赵熙书法集》序中写道:“先生在官,风骨凛然,为御史首劾庆亲王奕劻诸权贵,直声震世,号为清流。平生所长在诗及古文,书法与词盖余事耳。”


郭沫若对赵熙也十分推崇,曾出资助印《香宋诗前集》上下册,录诗1300余首。


一个清高的儒家知识分子,与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在关心黎民百姓方面心有灵犀!


1950年底,姚守仁一家离开了中国,此后与谢家中断了联系。1986年,姚守仁带三个孩子来四川,故地重游,想了却一桩心愿:再次见到谢先生一家。


Margaret已于1984年过世。她在世时一直为谢家祈祷,每每有关于中国不幸的消息,都会生出许多担忧:谢家不会有难吧!她对谢家的牵挂一直到生命终结之时。姚仁守是带着Margaret的遗愿回中国寻找谢家下落的。


可是姚仁守四处打听,始终没有谢家一丝音讯。他只能期盼谢家那扇月亮门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洞开,让老朋友相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