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0年12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童康复中心升级投用
残障儿童离康复奇迹更近一步
本报记者 侯文瑾

经过一年的升级改造,11月27日,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康复中心搬进该院北院区的新场所,正式投入运营。这一栋面积更大、设备更新、装潢宛若童话世界般温馨的康复中心楼,融入了全新的人文医疗理念,贴合儿童心理,让孩子们在玩乐的过程中接受康复锻炼。更有利于脑瘫患儿的治疗康复。当天,首届中日两国儿童康复论坛暨神经发育障碍精准康复论坛在该院召开,标志着西部儿童康复与国际接轨,西部地区特殊儿童将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中心提档升级
对其投入“软硬兼施”

 


据该院儿童康复中心主任董小丽介绍,该中心成立于1996年,是四川省第一家专门的儿童康复机构,也是四川省中管局批准成为省级的儿童康复中心。同时,该中心还是省卫生健康委确定的四川省唯一的婴儿氧舱上岗培训基地。风雨24年,儿童康复中心已发展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儿童康复机构,始终保持四川省内儿童康复龙头地位。“患儿来自全省各地,还有来自西藏、新疆、云南、贵州、甘肃等省的病人。”董小丽说道。


为更好地服务残疾儿童,推动儿童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儿童康复中心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儿童康复的服务水平,医院对已开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和认知训练、感觉统合、悬吊训练、包括传统医疗的设备进行升级,购置专业设备开展新的特色专业技术。在中心内部环境的改善上也下足了功夫:听觉康复区需要营造出安静的氛围,则采用了蓝色的设计色调,打造近乎真实的蓝天白云。每层楼都会根据不同的环境需要做出改变,将人文关怀融入细节。


改建后儿童康复中心总面积达到4000余平方米,包括3000平方米的治疗部和1000平方米的住院部,完善了无障碍设施及环境改造,实现了设备的提档升级。科室目标是5~8年建设为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儿童康复医学中心。


目前,中心联合超声科及骨科对儿童痉挛MDT管理,超声引导下对痉挛肌肉实行精确肉毒素局部阻滞术。术后骨科予以石膏外固定,快速改善脑瘫及其它原因引起的痉挛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使患儿尽快获得步行能力;MDT儿童痉挛管理,创造了9岁彝族女孩从妈妈背进诊室到自己站起来仅治疗了4天的“奇迹”。

 


承担社会责任
不断寻找更多可能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童康复中心的成绩,不仅是在市民与患者家属的口口相传中做起来的,更是以一流的实力来证明。


该院在以党委书记赵聪为领导的党委班子带领下,对儿童康复中心的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康复中心与美国哈佛医学院不莱根妇女医院达成合作,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姊妹实训中心。因此,康复中心在省内“龙头”地位上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2004年,该中心在“挪威协力会援助四川省脑瘫儿童社区康复项目”中,担任了培训指导工作,完成了首次对成都市脑瘫儿童的筛查;作为四川省残联脑瘫康复培训基地,为省内培养了第一批社区儿童康复人员;2009年承担四川省中管局重大疾病“小儿脑瘫的防治”项目;2012年为四川省重大民生项目“四川省贫困家庭脑瘫儿童救助计划”的首批定点医疗单位。与此同时,在教学培训方面也承接了西医标准化规范化培训、中医师带徒传承工作,接受韩国、巴基斯坦和非洲多个国家的进修生。


此外,该中心凭借不断地创新突破,引领儿童康复开启一个又一个新纪元:率先在省内开展了GMs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箱庭疗法用于脑瘫及其他存在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儿童;率先在成都市内开展多学科MDT儿童痉挛管理;率先在省内开展儿童脑炎及脑外伤等重症的中西医结合早期康复,早期介入脑炎、颅脑外伤、脊髓炎的早期康复,对患儿疾病的转归及预后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减少因病致残的发生率,降低了伤残程度。


    该院副院长王永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可用“长、宽、高”三个维度来阐释现在的儿童康复中心。“长度,是我们历史悠久,是经24年发展的四川首家公立医院的儿童康复中心;宽度,科室始终秉承‘公益性’‘以人为本’的宗旨,由科室医务人员怀宽仁之心、宽爱之心,对帮助残障儿童康复的工作有宽容、包容的态度;高度,是我们在技术上,不仅拥有国际最先进的技术,更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发扬传统医学,守正创新,做好儿童康复这项工作,为这些折翼的天使提供帮助与治疗,让他们尽快回归校园、回归社会、回归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