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0年11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大山“睁开了眼”
成都市新津区人民医院宣传科 晏慧

编者按: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脱贫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而真正伟大的就是千千万万扶贫队员普普通通的坚持。


2018年6月,成都市新津区人民医院两名青年医生曹锐和郑莉被选派为综合帮扶凉山州脱贫攻坚工作队队员,远赴大凉山开展为期3年的脱贫攻坚和综合帮扶工作,成为全省703名医务工作者组成的帮扶工作队中的光荣一员。


2020年11月17日,在经过了县级申请、州级评审和省级专项评估检查后,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凉山州布拖县、昭觉县和其他5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四川88个贫困县全部清零!

 

2020年10月28日,一个平凡的日子,带着几分期许,我们踏上前往大凉山的路途,到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去探寻印象里那片苍凉、恢宏而又神秘的土地,去见证新津“扶贫人”曹锐和郑莉扎根的那片土地上发生的山乡巨变。

 

(一)


出了西昌城,汽车绕着迂回曲折的盘山路向此行第一站——曹锐所在的布拖县俄里坪乡卫生院一路行进。10月的大凉山秋意正浓,沿途山峦叠嶂,云雾翻腾越过层林,层林一片锦绣。途中我们遇见了运送风力发电机叶片的车队,要将这些庞然大物从盘山路运到山顶,难度可想而知,曹锐告诉我们,这是他每次往返布拖道路上都会遇见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俄里坪乡位于布拖县城东北部,距县城38公里,乡卫生院位于海拔2700米的高寒山区。两年前,曹锐以一名公共卫生医生的身份来到这里,开展“传帮带”及艾滋病防治工作。


在他的努力下,开设了乡卫生院第一个中医理疗科,并配备了针灸、理疗等中医药设备,越来越多的乡民更加放心便捷地享受到针灸、推拿、正骨等传统中医治疗方法。每个月有4~5天的时间,他要到10多公里之外的瓦都乡开展帮扶工作,除了中医治疗,还要负责家庭医生签约、儿童疫苗接种等工作。


然而,他更重要的工作内容是有效防止和控制当地艾滋病的发生和蔓延。


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带领两地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对防艾抗艾的资料进行规范化管理,将所有管理运行资料按年度、类别等进行分类,把所有治疗人员个人档案以独立的编码进行编排,档案内容按顺序编存并用统一的文件夹装起来,归档工作的顺利完成让管理艾滋病患者的工作变得“脉络清晰”。同时加强对服药人员的依从性宣教工作,一遍遍地向他们宣传治疗的好处,让服药人员真正感受到国家对他们的关爱,从一开始的被动接受治疗逐渐转变为主动接受治疗。


2020年10月15日,在我们去凉山的前两周,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在凉山州调研督导脱贫攻坚工作时来到曹锐帮扶的瓦都乡卫生院,在卫生院小小的诊室里,彭清华书记向曹锐详细询问了卫生院收治患者量、当地多发病和卫生防疫工作等情况,彭清华书记对随行工作人员指出,要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完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加大对中心镇村教育、医疗、卫生等的投入力度,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2019年,布拖县贫困发生率降至22.6%,今年实现脱贫摘帽,新退出贫困村70个、脱贫人口4万余人;截至2020年10月,布拖县的艾滋病治疗覆盖率已达到98.91%。这些不单单只是一个个简单的数字,这些数字是有温度的,是滚烫的,因为它们饱含着包括曹锐在内的布拖县所有扶贫队员滚烫的汗水和滚烫的心。

 

(二)


离开俄里坪乡,我们继续马不停蹄地驶向医院另一名援彝队员郑莉所在的昭觉县哈甘乡尔觉克苦村。


从昭觉县城到尔觉克苦村,还有近50公里山路,两年前,郑莉刚到村上时,上山的路几乎都还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出入极其不便。2018年底,村里申请了硬化路的指标,从2019年年初开始动工,到2020年7月底实现全村通路,路修通了,给村民带来迈向小康的希望和光亮。


村子里由政府统一修建的新居鳞次栉比,在山腰间层层叠叠铺开,一溜溜的蓝黑色瓦脊柔软地起伏着,像蓝黑色的波浪,炊烟袅袅在屋顶上飘荡,新居墙上随处可见“脱贫攻坚瓦吉瓦,习总书记卡沙沙”等标语,山峦被梯田环绕,远山近岭里,放眼过去,尽是一派丰收的金黄。


刚来凉山时,郑莉的压力特别大,生活的不便都能克服,最难的是转变当地村民根深蒂固的思想,但她知道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通过方法去解决问题,相信找对了方法并且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成果。郑莉说:“这是一段艰难却极具养分的日子。”


今年38岁的村民俄子克是郑莉结对帮扶的村民之一,他家一共有8口人,他和妻子一共养育了6个孩子,家庭人口多,但劳动力少,家里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没有额外的经济来源。因为缺资金、缺技术、自身发展动力不足,2014年,他家被评定为贫困户。


2018年,村里开始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易地搬迁安置,因为田地都在山上,他十分不愿意搬迁到山下,为动员他家易地搬迁,郑莉和村里的干部费了不少口舌,做了不少工作,后来,路修通了,新居也建好了,在大家的反复劝说下,俄子克一家终于搬下了山,住进了新居。为了解决他家的经济困难,驻村工作队给俄子克在村里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同时鼓励他发展养殖产业。


现在,俄子克一家主要以种植和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家里有耕地10亩、林果3亩,种有包谷、土豆、核桃、花椒,还养了几头牛羊,家里脱了贫,孩子全都在乡里上学,享有国家免费读书的政策,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俄子克的新家,房子修建得很漂亮,屋内家具一应俱全,看到我们到访,他热情地端出晾晒在屋外的核桃请我们品尝,语言虽然不通,但能看见俄子克明亮的笑容像花一样从心里一直开到脸上,灿烂而生动。


站在村委会的小院坝内,就可见远处雷波县境内龙头山大断崖伟岸的“身影”巍然屹立在云海之上,深达千米的绝壁断崖绵延十多公里长,显得平缓厚重而又壮阔雄奇,如同一道高高的城墙,又形如巨龙昂首朝天。与龙头山遥遥对望,看云海飘忽于千米断崖,若隐若现,大凉山的神奇瑰丽深深震撼着我们。


连绵的群山就像大凉山的脊梁,但它曾经也是大凉山的枷锁,锁住了人们脱贫致富的脚步,但这片世外桃源不应该与世隔绝,就像热爱土地的人也不应该受到贫困之苦一样。


现在,整个村子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以“大红袍”花椒种植为基础,成立了“红满天”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大红袍”花椒种植和绵羊饲养为集体经济收入,村民收入来源更加稳定,一幅村民安居乐业、产业振兴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郑莉说,刚过去差不多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村子周围的大山几乎都被笼罩在湿漉漉的浓雾之中,我们去的那两天幸运地出了太阳,让大山重新“睁开了眼”。


这片苍凉而恢宏的土地,曾经是多么贫瘠,但土地永远是美好的,会生长出源源不断的希望,此行由衷感受到脱贫攻坚的政策力量,看见彝族同胞脱贫奔康和乡村振兴的曙光和未来。


严寒而漫长的冬天就要过去,而大凉山真正温暖的春天,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