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9版(2020年11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有方法
江油市青莲镇中心卫生院 唐凤

慢性胃炎是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该疾病主要是由外邪作用造成的,患病后患者会出现情志不畅、脾胃虚寒等症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饮食还会有各种形式的并发症。慢性胃炎属于中医的“胃脘痛”范畴,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总因各种原因导致“不通则痛”,所以中医治疗就是“通则不痛”,具有显著的优势,现在对中医辨证的治疗方法进行介绍。

 

 


健脾益气法

 


在临床上,慢性胃炎属于脾虚的范畴,其发病多数情况下是因阳气不足导致的,患者会有胃腹部胀满、隐痛、喜暖和食欲不振等症状,还有些患者有吐清水、易疲倦、舌淡有齿痕苔白等症状。较为常见的胃炎有萎缩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所以通常用香砂六君子汤和黄芪建中汤等来进行治疗干预,具有显著的干预效果。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畏寒的患者占据较大的比例,通过该治疗方法,患者的脾胃功能会得到恢复,且会增强其免疫功能,疼痛现象会明显减轻,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舒肝和胃法

 


慢性胃炎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患者的情志有着密切的关系,患者如果长时间怒气冲动、肝气郁结,就会因为肝火过大而造成胃部胀痛和灼痛,频繁地吐酸嗳气、大便不利,有时还会出现咽部不适和脉象虚弱等症状。如果患者的疼痛感较强,容易情绪激动,还有便秘和口干口苦等表现,说明该症状为慢性浅表性胃炎,通常需要通过柴胡疏肝散和逍遥散等药物进行疏肝和胃理气止痛;对于化热生火的患者可以通过化肝煎服的方式进行清肝泻热、和胃止痛;对于热感较强的患者,可以通过栀子、丹皮等药物来干预;对于阴伤的患者,可以在药方中适量地加入一些麦冬、芍药、玉竹等进行服用,因为疏肝和胃法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肠胃蠕动,保证患者的正常胃部蠕动。

 


清热化湿法

 


对于脾胃湿热的慢性胃炎患者,因脾虚不化导致胃部灼热、疼痛喜冷、口臭生疮、舌红苔黄干等,治疗时需要利用中和性的药方对脾胃进行调解。如:黄连、黄芩、白蔻仁和生薏苡仁等,使用药物时,可以适当地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加减。该药方中的黄连能够较好地对抗乙酰胆碱,缓解胃部痉挛。胃痛的患者,可以加入一些延胡索和郁金进行治疗;大便不爽的患者,可以在药方中适当地加入一些大黄和枳实,大黄具有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的作用。

 


化瘀散结法

 


慢性胃炎与长期的疾病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患者患病后不对其进行及时的干预,就会使血气不通、寒气入侵,时间一长寒气就会紧逼胃部,引发慢性胃炎,表现为刺痛按痛,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吐血和便血,所以对于该疾病,可以通过化瘀散结法进行治疗;症状偏实的患者,可以通过使用失笑散合丹参饮进行干预;症状较虚的患者,可以通过调营敛肝饮进行干预。使用药物时,如果加用化痰散结的药物,效果会更加理想。在胃镜下,存在胃病的患者,通常会出现胃部黏膜水肿和充血等情况,此时化瘀散结法的运用,可以良好地改善胃部血管的功能、促进血液的流通、改善胃部的微循环、防止胃部纤维化、控制血小板和血栓溶解,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益气消食法

 


胃炎的发生和饮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胃部疾病显著的症状就是胃脘痞塞疼痛、嗳气频频、舌淡苔白厚、脉濡滑。时兼口干胃热等情况,也会有胃部怕冷等情况,对于该疾病的干预,可以利用黄芪建中汤和保和丸干预;对于泛吐清水的患者可以在药方中适当地加入干姜、白术和茯苓进行干预,对于胃脘冷痛的患者,可以加入人参、白术等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