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8版(2020年11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围麻醉期小儿喉痉挛的处理
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 邱利全

    麻醉是借助药物或其他方式,使患者的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系统产生可逆性的功能抑制,其主要目的是使神经系统在需要的时间内丧失一部分感觉,尤其是痛觉。围麻醉期是指麻醉的全过程,包括麻醉前、麻醉中与麻醉后。


由于一些患者年龄较小(尤其是生长发育不完全的小儿),生理机能不完备,会在麻醉过程中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就包括喉痉挛,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会对小儿的生命造成影响。本文将对小儿围麻醉期出现喉痉挛的处理方式进行简单介绍。

 


关于小儿喉痉挛

 


    喉痉挛是指喉部肌肉因遭到刺激产生反射性痉挛收缩,通常会造成声带内收、声门部分或全部关闭,导致病人出现呼吸道困难或完全性的呼吸道梗阻,从而使得病人无法呼吸,具有致死的风险。造成喉痉挛的因素之一是麻醉,但并非所有的喉痉挛都是麻醉导致的,低龄、上呼吸道感染、咽喉部手术操作及吸烟暴露均可能导致喉痉挛的发生。本文仅对围麻醉期的小儿喉痉挛进行讲解。


围麻醉期小儿产生喉痉挛的生理原因是由于小儿的呼吸道相对较短,直径也较窄,身体代偿能力不如成年人,因此喉痉挛的发生率较高。由于小儿喉部组织相对脆弱娇嫩,因此喉痉挛对小儿的影响往往比成年人更加严重。但一般来讲,发生喉痉挛的概率会随着小儿年龄增长、喉部逐渐发育完善而逐年下降。

 


围麻醉期小儿喉痉挛的预防

 


    围麻醉期小儿喉痉挛的预防需要麻醉医师辨识喉痉挛的风险因素,并制定出合理的麻醉方案,从而使小儿喉痉挛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得到有效控制。


   (一)术前准备。麻醉前需先了解小儿的病史,由于小儿身体机能较弱,年均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通常在5~10次左右,因而全麻管理的安全窗口期非常短,对小儿病史的了解至关重要。需要注意的是术前给予小儿抗胆碱药物能减少分泌物,但尚未表明该类药物能降低小儿喉痉挛的发病率。


   (二)制定麻醉计划。麻醉计划的制定需要针对气道管理、诱导期、维持期及苏醒期分别进行,并重视计划的合理性,其中维持期如果麻醉过浅,极可能因全身刺激性伤害造成小儿喉痉挛,因此对麻醉的深度应予以充分重视。

 


围麻醉期小儿喉痉挛的处理

 


    小儿喉痉挛的处理要以恰当的诊断为基础,并予以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通常情况下,小儿围麻醉期喉痉挛的处理以气道控制为主,首先应去除导致小儿喉痉挛的刺激物,随后视小儿恢复情况决定是否给予药物。


气道控制:过往气道控制标准是抬高小儿下巴,并为小儿佩戴面罩给予连续的正压通气。这种做法能够帮助小儿减少麻醉过程中及小儿自主呼吸时产生的哮鸣音。但由于持续给予正压通气可能会导致胃胀气,而胃胀气的出现又有造成胃内容物反流的风险。在大量临床试验之后,发现给予小儿正压通气时可给予一定的间隔,并为小儿进行温和的胸腹部压迫,较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成功率,而且时至今日仍未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发生胃胀气的情况。


药物:药物主要以能够抑制喉部反射的药物(如丙泊酚)为主,这类药物在喉痉挛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因而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有时仅靠抑制喉部反射并不能有效治疗喉痉挛,此时则应给予小儿肌松药(如司可林,若小儿有烧伤、高血钾症、多发骨折、假性胆碱酯酶增高症等禁忌,可改为罗库溴铵),但具体应用肌松药还是丙泊酚,需要视小儿喉痉挛严重情况而定。通常在喉痉挛较为严重时应用肌松药,但如果小儿心跳过于缓慢时不可应用司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