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9版(2020年11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82岁老人照顾脑瘫外孙15年:
希望我走了,娃娃能自立
曹一莎

除了雨天,每天下午,在成都锦江区红星路一段的街道上,都能看到一位神采奕奕的老人,推着坐在轮椅上的男孩往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区走。


推轮椅的老爷爷名叫何卫华(化名),今年已经82岁,坐在轮椅上的男孩是老人的外孙何小佳(化名),今年15岁了。若不是因为脑瘫,此刻何小佳应该坐在教室里听课,而外公则会和其他老人一起钓鱼打麻将。

 

15年如一日,每天送外孙做康复训练

 


10月26日下午2点,祖孙俩准时来到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区儿童康复中心,例行做康复训练。何卫华说,何小佳一出生就是脑瘫患儿。“他妈38岁才怀他,怀胎7月就出生了,半岁时都只有3斤多,像猫仔一样。当时其他医院不收他,我们都想放弃了,经过辗转打听,才到了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


当时接诊的医生孔勉回忆,何小佳刚来的时候病情很重,四肢僵硬,几乎完全瘫痪,不但无法蹒跚学步,连坐都坐不起来,是最严重的娃娃之一,好在他来得早,早干预早治疗,还有好转的希望。


何小佳父亲在西藏工作,母亲工作也非常忙。原本被单位返聘的外公放弃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主动承担起带半岁外孙就医的责任,15年如一日,日复一日送何小佳到医院做康复训练。


多年来,很多和何小佳同期到医院就诊的娃娃,都“毕业”回归社会了,其中很多人都开始了正常的生活。而何小佳因为病情重,现在仍在持续就医。


即使希望渺茫,也仍选择坚守,期待一个奇迹。何小佳在外公和医生的陪伴下,渐渐学会走路。8岁时,何小佳终于不再需要搀扶,能迈着蹒跚的步伐独立行走。到了学龄,何小佳也和其他孩子一样,背上书包,走进特殊学校的课堂。


“娃娃现在挺好的,除了运动功能差一点,智力这些都不错,在班上成绩好,经常受老师表扬。” 何卫华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刚来儿康不久的家长们纷纷取经,询问何小佳康复的过程。

 


“希望我走了,娃娃能自立”

 


虽然何小佳能走了,但运动仍比较迟缓,何卫华坚持推着外孙去做治疗:“不放心,怕他在路上被车撞着。我推他来回就当锻炼身体了。”


上午上学,下午上医院。日子一天天过去,何小佳一天天长大。何卫华也一天天变老。当初“猫仔”一样大的何小佳,现在已经和外公差不多高了。


82岁的何卫华一头黑发,乐观健谈:“我身体好得很,去坐公交车,其他老人以为我还年轻,还把我喊起来给他们让座。” 何卫华说,虽然何小佳患病是不幸,但他和外孙不曾灰心过,他坚信孩子长大以后,能靠自己在社会上生存,开个小店,坐着做点生意,生存应该不是问题。


“希望我走了,娃娃能自立。” 何卫华说,每天带外孙到医院,是他的必修课,也是他的精神支柱。

 


24年治疗近万人,数千个娃娃恢复正常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区儿童康复中心负责人介绍,像何小佳这样的娃娃,医院儿康每天都要治疗百余人。他们中,有的能很快“毕业”回归社会,拥有正常人的生活,病情重的则需要持续训练,才能渐渐行走、说话。病情的好转,离不开家长的坚持和医生的帮助。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康复中心1996年成立至今,已经治疗过近万名患儿,其中数千人已恢复正常生活。
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患儿的就医需求,进一步优化诊疗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按照医院党委的统一部署,10月24日,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童康复中心治疗区搬到全新的儿童康复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