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0年10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库欣病诊断技术获突破
填补技术空白跻身国内先进水平行列
刘墨

“现在才知道自己患的是库欣病。”10月9日,患病1年多一直未明确的病因,最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得以明确,从宜宾到泸州求医的唐先生放下心来,准备接受手术治疗。


    而此次为唐先生进行的鉴别诊断方法是双侧岩下窦静脉采血技术(BIPPS),这也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与代谢内科和神经外科、核医学科通力合作,成功完成的首例双侧岩下窦静脉采血(BIPPS)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标志着该院在库欣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上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行列。

 

莫明肥胖、骨折,反复检查难辨病因

 


    1年多来,49岁的唐先生体重明显增加、反复骨折,还出现高血压、高血糖的情况。在当地医院反复检查,一直无法确定所患的疾病。今年国庆期间,求医心切的唐先生从宜宾辗转至泸州,前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与代谢内科就诊。


   “经检查,发现唐先生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而且有明显病征。我们初步判断是库欣病,这是一种内分泌常见疾病,又称皮质醇增多症,主要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继发性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如果不及时准确诊断和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威胁生命健康。”


    内分泌代谢科主任万泌教授谈道,以往对库欣病的诊断,多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垂体核磁共振、肾上腺CT等检查,但准确率仅为50%~70%。双侧岩下窦静脉采血技术(BIPPS)可为库欣综合征做出较为准确的病因诊断,是确诊库欣病最有效的鉴别诊断方法,被认为是金指标。


   “这项技术可以明确病因诊断,判断患者的病灶是否位于脑部的垂体,判断瘤体位置能为后续精准治疗提供指导。但由于颅内双侧岩下窦采血是通过神经介入技术来完成的有创操作,涉及到较复杂的技术和较为苛刻的测定条件,目前在国内只有少数单位能开展。”万泌说。

 


多学科合作,成功采血明确病因

 


    经过内分泌与代谢内科、神经外科、核医学科的多学科讨论,决定由介入医学部副主任黄昌仁教授、神经外科彭汤明博士和内分泌与代谢内科主治医师白雪开展双侧岩下窦静脉采血技术,通过对病灶经行定位,从而为患者能否进行垂体手术提供依据。


   “这项技术需要采血的脑部血管非常细微,对神经介入技术要求很高,但此处采血,最能反映病人实际水平,对定位定性诊断和精准治疗有非常高的临床价值。”黄昌仁表示,通过多学科合作完成的这项技术,填补了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的一项空白,更是多学科联合诊疗的成功范例。


    最终,历时两个多小时,采血成功完成。根据取血结果,唐先生确诊患库欣病,再通过比较左右岩下窦静脉的激素含量,为指导后续手术进行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该项技术的顺利完成是医院多学科共同努力合作的结果,成功开展此技术后,提高了医院对库欣综合征的诊治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