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的繁忙与急迫,很多人的压力与日俱增,“焦虑症”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提起焦虑,很多人都自然而然地想到是工作繁忙的年轻人。其实,被忽略的老年群体,面临退休后的生活变化,也是“焦虑症”的高发人群。
“我怎么可能是焦虑症”
最近门诊来了位文质彬彬的于老先生,他紧锁眉头,眼神中透出焦急,进门后就塞给我一本厚厚的病历档案,还未等我开口询问,便急迫地讲述着他的就诊经历,早搏、心慌是他最初的症状,后来在反复的检查和服药中,又多了头痛、憋喘、反酸、嗳气,腹痛、便秘、甚至左耳失聪、脑袋里总是嗡嗡响等一系列症状,夜里总是不容易睡着,睡着后又会心脏突然怦怦跳而惊醒。
仔细地询问后,得知患者几年前曾有心理科的就诊经历,他曾是某个企业的高级工程师,退休后也曾返聘至岗位在公司继续发光发热,但因为几年前父亲心脏病突然过世后便无法再继续胜任以前的工作了。门诊谈论此事时,老先生仍有眼眶泛红,他声称“这个事情过去了,我现在也不去想了”。此后于先生的生活中,很多自己认为没有做好的小事情,他总是会失眠几日,自责内疚,而后好转,声称“不去想了以后就能睡好了”。直到某次发热,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总是会感觉心慌慌的,憋闷,身体到处不舒服,四处求医。
“我怎么可能是焦虑症呢,我没有一点焦虑的感受,医生,我就是想要你告诉我,我肯定不是焦虑。”于先生在一番述说后总结出自己的结论。
什么是老年焦虑症
老年焦虑症,有阳性家族史者较少,躯体不适主诉多,总是怀疑自己得了某些疾病,精力下降,部分老年人会以容易发脾气、攻击、敌意为突出表现。情感脆弱,不愿意表达忧伤的情绪。老年期的焦虑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下列症状在其临床中表现比较突出:
心理症状 老年患者对情绪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多用“不去想就好了”“没意思”“心里难受”来表示情绪的变化。担心自己和家庭遭遇不幸,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夜间失眠,责备自己做错事情,喋喋不休,甚至有些人会寻死觅活,焦虑万分。在焦虑的急性发作期,即“惊恐发作”,甚至可出现意识模糊感,担心即将晕倒,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无法进行思考等。
躯体症状 许多老年人否认焦虑症状的存在,而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包括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或有关内脏功能障碍,例如各种疼痛,胸部症状(喉部堵塞感、气促、气喘、胸闷、心悸等),消化系统各种症状(厌食、腹部不适、嗳气、反酸、腹胀、便秘、稀便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面红、手抖、尿频、大汗淋漓、周身乏力、肌肉紧张等),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易醒、多梦等)。
行为症状 因躯体不适,到处就医,却无法明确具体原因。因情绪聚焦对未来的担忧,而出现搓手顿足、坐立不安、来回走动,重复询问同一件事。激惹,稍有不慎便惹得他不满,大发雷霆。
如何预防老年焦虑
人们常说,好想退休啊,等到退休的时候可以游遍大好河山,也可以尝遍人间美味。退休后的老年朋友,将原本生活的重心——工作转移到享受生活中来:出门旅游、跳广场舞、练书法、和好友小聚、享受下午茶时光等等。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也可以学习一些往常感兴趣或者年轻人热爱的项目,保持自己年轻的心态,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实自己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学习新的内容可以加强人际交往,增强幸福感。
焦虑症来了该怎么办
早期诊断与药物治疗 大部分老年焦虑患者都是以躯体不适为主,他们到处寻求内科医生的治疗,但总是找不到明确的病因,或是有部分病因,但并不是导致诸多躯体不适的主要原因。意识到躯体的不适或许是化了妆的情绪问题,寻求专业的医生诊断及治疗是首要任务。
子女多陪伴 作为子女,多陪伴父母,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多打视频和电话,倾听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让老人感受到参与感。
识别焦虑 告诉自己是焦虑情绪,而不是真实的躯体疾病,身体产生不舒服的感受时,告诉自己并不会 因为心慌、气促而死亡,它只是化了妆的焦虑,对生命没有威胁,调整好呼吸,才能缓解躯体不适的情况。
丰富自己的生活 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如社区的文化活动、外出旅游或其他兴趣活动。多与同龄人交流,学习一些年轻时想学却没有时间学习的兴趣爱好,享受退休后的闲暇时光。
心理治疗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有认知行为治疗、正念治疗、放松训练、支持疗法等。
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可进行慢跑、骑车、游泳等有氧训练,可缓解焦虑。也可以幻想自己躺在海边或草地上,微风徐徐,吹在自己的脸颊,进行四肢的紧绷和放松,这也是缓解紧张和焦虑的好的方法。另外,可以向家人或好友倾诉,也可参加一些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向有同样苦恼的人互相寻求理解和帮助。(上海市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