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3版(2023年11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四川天府新区中医药传承者宋玉生:
创新才能永葆中医活力
□本报记者 侯文瑾

       出生于中医世家的他,多年来把养生文化和中医中药学、经络学、骨骼学、人体结构学、整脊学、细胞学、营养学、免疫学及传统手法医学等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研发“宋氏锤震矫正工具”,惠及脊柱抱恙患者;更将中医适宜技术带出国门,走向世界。他,就是宋玉生,一位为中医药传承发展作出贡献的民间医生。

       一场意外,一个契机

       做中医药的“推广大使”

       说起宋玉生的从医路,多少有点“久病成医”的意味,同时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宋玉生对中医理论和治疗手法的学习与感悟,比起在院校学习,更为侧重于实践,其总结的经验和见解也更为独到。“1995到1998年期间,我患上了轻度脑梗,此后便开始钻研经络学、阴阳平衡的理论及人体骨骼学、人体结构学、神经学、细胞学、免疫学等方面的知识。也由此正式开启了深耕中医的道路。”宋玉生相信,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药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带着这样的信念和好学的精神,宋玉生一边通过所学为自己保养身体,一边开始行医,让更多人通过中医药治疗获益。

       2009年春,宋玉生成为中国中非民间商会的成员,随中非商会第八次非洲考察团去非洲五国巡诊。同年末,应乌干达总统府邀请,再次去非洲,先后为乌干达总统政治顾问恩朱玛、肯尼亚驻北京大使、总统顾问索丽泰、联合国粮食发展署驻北京首席代表维多利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分部等多个国家和国际机构的政要做手法调理。因双手拇指用力过度受伤,回国后,便开始研究用锤震矫正工具代替手法治疗。2016年,宋玉生研发的“宋氏锤震矫正工具”获得两个国家批准的专利号。据介绍,这是一种治疗脊椎关节侧弯侧旋的理疗锤,可以精准定位,其治疗效果好,病人体感舒适,随着巩固治疗和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能使患者病情彻底痊愈。

       身体力行,不断创新

       8年时间研究出多种疗法理论

     “我作为一名有着48年党龄的老党员,想要做的就是为了实现我对中医传承的梦想,更要用中医回馈社会。”这便是宋玉生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信念。

       宋玉生认为,想要发展好中医,要与时俱进,动用多方力量宣传中医文化,改变部分人对中医陈旧、古板的印象,同时将中医中药与科研结合起来,采用新工艺,运用新技术,充分展现中医效率高、见效快、用量少、费用低的优势。

       2011年到2019年,整整8年时间,宋玉生糅合中医经典理论中阴阳五行生克、经脉能量补益、手法推拿止痛等近10种理论技术,充分实践总结出一套由诊察、析理、纠源、矫正、养护等手法技巧构成,规范发力标准、适用范围及安全保障要素的“宋氏督脉扶正技术”。宋玉生称,这套手法技术通过矫正脊椎,扶正偏行移位的督脉,恢复其“通行阳气、联络脏腑、协调表里、平衡阴阳”的核心作用,用来输布、运化及统合全身的气血,从而达到消除和预防疾病的实际运用目的。其原理,在于充分利用人体器官之间与生俱来的阴阳生克制化关系,以激发出人体内“自我修复”能力为主,使其通络排毒能力倍增,气血运行速度加快,加速细胞组织的康复速度。以期能够在不打针、不吃药、无介入、无伤害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就能见到效果,是依靠“内病外治”方式进行“非药物性治疗”的一种重要尝试。这项技术,近5年服务人数超1万人,尤其是对于平时那些停药就反复发作的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诲人不倦,薪火相传

       将中医事业传承下去

     “中医事业不能停留在几个人来从事,要由成千上万人来传承,只有这样,中医药才能源远流长,延续下去。”从2001年开始,宋玉生在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开展院校教学工作,他致力于中医传承和走出国门,自2009年前往非洲巡诊,12年时间里,宋玉生在海内外先后培养了500多名学生。虽然中医技术在教学工作上得以传承,但宋玉生也发现了新的问题。“十几年下来,愿意继续跟随我一直在研究领域不断探索进取的却不多,中医的传承发展有了瓶颈。近年来,我换了一种思维,只招真心热爱中医,愿意传承传统文化的弟子。”宋玉生直言,只有热爱,才能抵岁月漫长,中医药本来就是一项需要沉淀才能悟透个中奥秘的传统文化。

       如何更好地将中医发展下去,宋玉生认为,要激发更多人的热爱,充分利用社区,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到基层,把社区建设成为运用、宣传中医传统文化,检验中医成果的主要阵地,让广大群众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来加深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接受中医、热爱中医和宣传中医。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