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走进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时,他们的生命健康将暂时与医护人员紧密相连。在这个过程中,围手术期护理意义重大。它像一道桥梁,帮助患者平稳度过手术风险期,迈向康复之路。然而,围手术期护理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涉及生理、心理、社会层面的综合照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的角色远不只是医疗技术的操作者,更是患者的朋友、他们的健康守护者。
什么是围手术期
围手术期是指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后,从术前准备、手术进行到术后康复的一个完整过程。具体来说,这个阶段包括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的时间范围。
围手术期护理的阶段划分
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
一、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包括以下方面:
(一)术前访视:评估患者病史及身体状况,提供个性化护理建议。
(二)制定手术护理计划: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计划。
(三)心理护理: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紧张情绪。
(四)健康教育:介绍手术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五)核对患者信息: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手术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二、术中护理
在术中护理阶段,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手术安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术中配合: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如传递手术器械、核对药品等。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二)生命体征监测: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如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手术过程中,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等的发生。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
(四)体温管理: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在麻醉状态下体温调节功能会受到影响,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持其正常体温。例如,加盖被子、冲洗液加温、输液加温以及使用充气式加温毯等。
(五)预防感染:在手术过程中,确保所有操作都符合无菌要求。限制人员进入清洁的手术环境,减少细菌传播的可能性。同时,要保持伤口清洁,避免血液和其他液体污染伤口。在更换手术巾或敷料时,要确保手部清洁和无菌,避免将细菌带入伤口。
(六)压疮管理:合理摆放体位可以使术野充分暴露,让医生顺利地进行手术操作,还能够使患者保持正常的循环功能。同时,要注意保持床单、被褥等清洁干燥,避免碎屑和皱褶。此外,对于手术时间长的患者进行间歇性减压。
(七)观察手术进展: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手术的进展情况,包括手术部位、出血量、手术器械使用情况等。同时,要记录手术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护理措施,以便术后总结和评估。
三、术后护理
在术后护理阶段,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麻醉苏醒:在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一段时间来清醒,这个时期是术后麻醉跟踪观察的关键节点。护理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并密切关注其苏醒时间。
(二)体位护理:根据手术类型和医生建议,为患者安置适当的体位。例如,全麻未清醒病人应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颅脑手术病人将头端抬高15°~30°,呈头高脚低斜坡卧位。
(三)疼痛管理:手术后,患者往往会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疼痛管理措施。
(四)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在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并发症,需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