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开展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网上评议活动2023年10月月度人物候选人名单中,自贡市贡井区桥头镇增产村“跛脚村医”黄永剑上榜。作为一名驻守乡村22年的村医,黄永剑身有残疾,但他用脚步丈量村医之路,守护村民健康。这些年,黄永剑穿烂了上百双鞋,骑坏了3辆摩托车、1辆电瓶车,出诊行程近8万公里,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他热爱的农村基层卫生事业。
坚守初心
守护村民健康
“如果发生在现在,我不可能落下残疾。”20世纪90年代初,刚满10岁的黄永剑因腿部疼痛,被诊断为化脓性髋关节炎和败血症,经治疗仍落下了终身残疾,被评定为肢体三级残疾。
从一个活泼好动、无忧无虑的少年到走路一瘸一拐的残疾人,黄永剑经历着人生巨变。因此,他立志从医,希望为改变农村地区医疗不发达的面貌尽自己的一份力。黄永剑学医的另一个原因则来自父亲的临终嘱托。
黄永剑的父亲自学中医,擅长针灸、拔罐,在当地小有名气。父亲临终前,希望正在上初中的儿子,长大后能和他一样治病救人。
2000年,黄永剑从自贡卫校(现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毕业,成为贡井区桥头镇卫生院的一名临聘人员。次年,经卫生院推荐,他顺利通过乡镇医疗系统统一考试,成为增产村卫生室的一名村医。
“全村户籍人口2430余人,常住人口1700多人,有糖尿病患者51人,高血压患者160人,其中17人血压常年不稳……”黄永剑的大脑如同一台电脑,什么时候上哪位村民家诊疗,患者吃什么药、有哪些生活习惯,他都一清二楚。
10月上旬,黄永剑接到增产村6组村民杨友芳打来的电话,称自己两天前吃红苕“吃嗝了”,出现呕吐现象且无法正常排便。黄永剑根据自己多年的从医经验,以及日常掌握的患者年老多病、长期卧床等情况,怀疑这并非普通积食,而是有可能危及生命的肠梗阻,于是赶紧帮忙联系车辆将其送往医院,将其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村民赖大姐说:“我这条命也是黄医生救回来的。”17年前的夏天,黄永剑接到赖大姐被蛇咬伤的电话后,背起药箱就往她家赶。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山路崎岖,加上心急火燎,一路上一瘸一拐的黄永剑不知道摔了多少跤。至今,赖大姐提起这件事时,都会对黄永剑一顿猛夸。
黄永剑是村医,也是村民的“家人”。村里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老人生病了,他还扮演“病人家属”,不但负责送医院就医,在病情告知书上签字,还在病房陪护。
坚守在这方小天地,守护着全村人的健康,这是黄永剑不变的初心。22年来,黄永剑出诊行程近8万公里,救治患者7.2万人次。
争分夺秒
正和时间赛跑
近年来,随着政府实施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村民的就诊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增产村卫生室设置了诊疗室、观察室、输液室、药房等,配置了针灸、血糖检测仪等医疗设备。与此同时,村医也从单纯的治病救人向防治结合和公共卫生服务转型。黄永剑因此成为一名“家庭医生”。
黄永剑以前每个月接诊上千人次的病人,现在一天仅有三五个患者前来就医。尽管找他看病的人数在大幅度减少,但工作量却在增加,他变得比以前更忙了:除了日常坐诊、为每一位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外,还要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结核病患者等进行健康管理,开展疫苗接种、健康素养行动……
“子女的话可以不听,但黄医生的话不听不行。”10月23日下午,正在茶馆打牌的高血压患者万寿良,见到找上门来为自己测血压的黄永剑时,偷偷把手里的烟灭了。
万寿良去年农历腊月意外摔伤后,黄永剑隔三岔五上门帮忙换药,连拆线都没有叫他上医院,他因此省下了不少车费。“甚至流鼻血了,都打电话给黄医生问怎样止血呢!”万寿良说。
除了村卫生室,黄永剑还把自己的“诊疗室”开在了重点关注人群的家里,开在了茶馆和田野。10月23日,黄永剑上门诊疗时遇到了正在田里干活的村民冯付成,两人就在田间地头,以医疗箱为“桌”,放倒的锄头为“凳”,边拉家常边测血压。
最近几年,细心的村民发现黄永剑走路越来越跛、走得越来越慢。
新冠疫情最紧张的时候,作为增产村仅有的一名村医,黄永剑不但到卡点值守,还上门为隔离人员测量体温,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一度严重失眠,患上了焦虑症。
去年5月,黄永剑被查出患有脑梗,开始出现记忆力减退,并且正在经历一系列疾病的折磨:由于两条腿长期受力不均,股骨头坏死;脊柱严重侧弯压迫到了心脏;髋关节变形,不但疼痛难忍,坐久了不借助外力就站不起来……
黄永剑说,他这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当年因病致残选择从医,现在又面临因病情加重可能告别职业生涯。“我正在和时间赛跑,即使最后赢不了,也要尽量为村民多做一点事。”(卜一珊 张才/文 宋姿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