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3版(2023年11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辨证论治 博采众长
——记四川天府新区名中医杨春萱
□本报记者 侯文瑾

       古人曰:“天下之至变者,病也;天下之至精者,医也。”意为疾病总是千变万化的,为医者必须不断精进,才能救病患于危难,起沉疴于床侧。在四川天府新区,就有这样一位矢志岐黄的名中医,从医三十载,发挥着传统中医药的优势,守正创新,誓将毕生所学服务于一方群众。

       诲人不倦

       深耕中医内科学

       上学时期杨春萱便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1年,她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内江,任职于内江中医学校,成为一名教授内科学的专职教师。杨春萱认为,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学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是中医学科的主干课程,在中医院校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样的经历也将为杨春萱日后的行医之路打下最为坚实的地基。

       多年的在校执教,让杨春萱心生两种感想,一方面,单纯的教学工作实属枯燥,没能实现悬壶济世的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和诸多临床疑难病例脱节,对提高学术水平并无益处,“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守正创新的过程,同时中医学也是一门经验医学,没有病例积累经验,自己也没有更多的经验向学生传道受业解惑。”带着对辨证论治更深、更透的理解,杨春萱决定回到临床。

       仁心妙术

       赢得患者信赖

       在杨春萱看来,要做一名好中医,深厚的理论是基础,临床时要将辨证论治的精髓发挥到极致,才能药到病除。

       60岁的高阿姨,曾经因为长达十余年的腹痛腹泻导致失眠,苦不堪言,辗转多地求医,症状也没有明显改善。后来听朋友介绍,高阿姨找到了杨春萱,杨春萱认为她其实是脾虚湿盛,于是对症下药,两个月左右高阿姨的症状就有了显著改善,半年时间就彻底治好。40岁的黄女士查出肺部结节后处于观察期,起初为了调理身体有更强健的体魄,想通过传统中医方式调理,杨春萱得知后,便为其辨证施治,对症肺结节用药,再次复查评估时,已查寻不到肺结节的踪影,也让黄女士免除了一场手术。

       像这样治愈的患者还有很多,让杨春萱感受深刻的是,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后,不少市民感染新冠病毒后,久咳不愈,找她看诊,通过辨证用药后痊愈。“中医药参与治疗后,群众的认可度大幅提升,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我这里就有不少患者通过中医治疗从‘中医黑’转为‘中医粉’。”杨春萱对此感到十分欣慰。

       传承发展

       勇担中医人使命

       通过长期在临床上的发展实践,杨春萱认为,想要传承发展好中医药,切忌在诊疗活动中陷入模式化的给药施治,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中医加入队伍,杨春萱在日常带教中便会向他们一再强调,“中医诊疗虽需遵古,但万不可拘泥于理论,在不违背基本施治的原则基础上,要敢于创新,善用现代的检验手段,助力中西医结合一同发展。”

       杨春萱不仅立足于自身岗位为前来求医的患者排忧解难,更是将自己所学的先进中医理念和临床经验送到基层,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的中医诊疗服务,自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与营山县人民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以来,通过对口帮扶、定期培训、义诊等方式推广特色治疗、规范治疗流程,提高诊断水平。“我到营山交流的过程中,除了将辨证论治的施治理念和特色治疗方式带给他们之外,也与当地的医生共同学习探索,对地方病的治疗也采取中医辨证论治,这一过程让我增加了对不同中药功效的了解。”行医30年,杨春萱从未停止过学习,其间,杨春萱师从陈绍宏、胡正辉等省名中医,她努力提升自己,加强自己对中医药的理解与探索,杨春萱还总喜欢翻阅一本清朝的古医书《医宗金鑑》,她笑称这本书是她的武功秘籍,她总是能从里面吸取招数和养分。

     “师从名家,多读经典,勤于施治,尽心尽力对待每一位患者”。多年来,杨春萱一直以这个标准要求自己,鞭策年轻医生,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勇担一个中医传承人的责任使命,她坚信,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良好氛围终将让更多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