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3年11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持续下乡十几年,以中医药技术守护全县乡亲健康
这支基层医疗队获中宣部表彰

       近日,南充市仪陇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团队(以下简称“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团队”)受到中央宣传部表彰,入选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名单。

在南充市仪陇县的乡村(社区),每当提起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团队,乡亲们无不竖起大拇指。一个个因为团队的悉心关怀而告别病痛的人,内心都充满感激。

       主动下乡守护健康

       9月12日12点56分,已经进入手术室98分钟的仪陇县中医医院副院长李俊,终于在病人家属期盼的目光中走出手术室。“手术很成功!”听到这句话,病人家属悬着的心总算安定下来。

       仅仅休息24分钟,13点20分,李俊又要去做一台手术。几十年来,李俊几乎每天都是这样连轴转,只为“争分夺秒把患者从病魔手里往回拉”。

       李俊是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团队现任领队。针对辖区面积大、乡镇数量多、农村人口多的实际,2012年1月11日,当地以县中医医院为依托单位,组建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团队,进行“组团式”“集中式”“点菜式”帮扶。

     “团队利用专业优势,常态化开展县级中医药医师资源下沉工作。”李俊介绍,团队通过组织科普讲座、发放中医药宣传资料、开展义诊咨询、进行医疗服务下基层等形式,为乡亲们解除病痛。持续下乡十几年,团队免费义诊11万余人次,开具中药(中医药适宜技术)处方7.28万余张,已经成为全县乡亲健康的“守护者”。

       深入基层服务百姓

       什么样的医疗工作者最了解基层的需求?一定是从基层走出来的医疗工作者。在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团队里,龚国平就是这样的成员之一。

       2017年2月,龚国平从仪陇县新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录到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进入医院的第一天,他就申请加入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团队。龚国平加入团队不只是因为“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的一心所念,更是源于对团队精神理念的认同。“我在新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时,团队当时的负责人杨林老师就经常来指导和授课。杨老师教导我‘中医药的主要阵地在基层,技艺要不断增长,才能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龚国平说。

       11年间,团队深入县内39个乡镇(社区)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推广培训活动,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知识讲座410次,手把手教学中医药适宜技术(针灸、拔罐、刮痧、艾灸、推拿等)3340次,推广中医适宜技术项目39个。

     “这些年来,仪陇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团队深入开展中医药‘三下乡’活动,立足中医药传统优势,充分发挥中医‘简、便、验、廉’的特点,以送温暖、送健康、送培训、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升基层中医药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仪陇县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彭建说。

孜孜不倦以情优教

     “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让广大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看上好中医,用上好技术。”每当走在下乡路上,龚国平常常想起杨林的谆谆教诲。

       杨林是第五批四川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四批四川省名中医师、仪陇县中医药学会会长。虽然早已荣誉在身,杨林每个月依然要到所负责的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一天诊、查一次房、带一次教”,并对机构中医药人员和乡村医生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和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及中医药专题讲座。

     “快退休了,越来越觉得时间不够用。”这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催促着杨林“跑步向前冲”。

     “为患者祛除病痛,是我的使命担当;为学生传道授业,是我最大的快乐。”从1990年在当地卫校带学生,到2008年开始下乡培训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乡村医生,再到担任省级和国家级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这些年杨林指导过的学生已达百余人。他孜孜不倦、以情优教的教学态度深深地影响着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团队的年轻队员们。

       成立11年来,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团队持续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活动、中医药文化“六进”活动、中医药专家基层坐诊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水平同质化的中医药服务,为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 (王兆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