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3年11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积极探索医联体建设新模式
做实“四强化四提升” 带动区域医疗扩容提质

       推进医联体建设是国家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成都市推进全市医疗资源扩容与均衡布局的医改重点工作。近年来,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二医院)积极探索医联体建设新模式,与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新都二院)组建了高层次、优势互补的医疗联合体,通过专家下派、人才培训、双向转诊、学科共建等方式,将大型三甲医院的优势医疗服务融入新都区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全局医疗服务效能,造福片区百姓,取得了明显成效。

       自2017年6月起,市二医院与新都二院签订了医联体建设协议,陆续派出20名专家到新都二院进行实地帮扶,在“传帮带”模式下,新都二院在医疗技术、管理理念、服务理念、学科建设上都有了明显提升,区域影响力逐步扩大。2023年5月,在成都市卫健委党组的领导和支持下,市二医院与新都区人民政府、新都二院再次签订深化合作办医协议,努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让百姓得利、同道受益、政府放心。

       强化管理帮扶,提升运营能力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院党委高度重视,专题研究与新都二院的医联体工作,选派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突出业务能力的专家到新都二院任业务副院长兼大外科主任,长期驻点指导工作,进行精准“传帮带”。二是制订帮扶方案。医联体办公室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订帮扶计划及实施方案,派驻人员全面协助新都二院优化管理架构,完善绩效评价、学科建设等规章制度等,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三是开展管理培训。开展线上培训50余次,将业务学习、管理培训等常态化、灵活化;通过“请上来走下去”的方式,组织新都二院外科技术骨干参加学术会议21次,培训400余人次。

       强化技术指导,提升服务能力

       在专业技术方面,着力“一平台两中心”建设。一是搭建“MDT协作平台”。市二医院普外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与新都二院外科构建MDT协作平台,全力支持、全面帮扶新都二院外科发展及人才培养,手把手开展教学手术,全面提升其外科医生综合手术能力。2022年,新都二院外二科手术量948台,较合作前增长42.7 。二是打造“微创中心”。帮扶新都二院外二科建立泌尿外科专业,并拓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等新技术、新业务12项,业务及手术量较合作前增长5倍,部分疑难病在当地便能进行微创治疗,综合诊治与服务能力大大提升。三是打造“创伤救治中心”。整合多学科资源,搭建以新都二院急诊科为前站,外一科、外二科、影像科等多学科参与的创伤救治中心,在市二医院神经外科徐学君主任团队的指导下,新都二院顺利完成10例重型颅脑创伤手术,并牵头成立两院脑外MDT协作组,创建区域创伤救治体系。

       强化学科建设,提升创新能力

       一是构建新外科体系。对标绩效考核指标、三级医院评审体系内容,以成都市重点专科评审体系为指导,帮扶新都二院构建新外科体系,进一步细化新都二院外科八大亚专业分组与分工,以“导师制”开展传帮带工作,实现外科专业化、差异化发展。二是帮扶重点学科创建。协助规划重点学科孵育,通过实施学科答辩、召开重点学科创建会等形式,指导新都二院进行学科建设,指导申报和打造市级重点学科。三是联合开展科研创新。针对科研项目申报开展从科研选题、标书撰写到课题申报的全流程培训,对薄弱环节“把脉开方”。

       强化专科联建,提升救治能力

       将科联体建设与医联体工作同步推进,市二医院乳腺血管外科、胃肠外科、妇产科等15个科室与新都二院对口签订科联体协议,通过搭建科联体合作平台,在科室建设、科研课题、双向转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广泛交流、深入合作,形成长效机制。2022年,通过医联体平台绿色通道上转48例急危重症疑难病员,其中35例在市二医院完成手术,17例转回新都二院进行康养恢复治疗,有效落实了分级诊疗。(张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