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18年06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重症精神科医生蒋合萍的“一天”
贾琪
五月的倒数第二天,蒋合萍起得比平时要早,因为这一天,她准备给她7岁的儿子做一份满含爱心和愧疚的早餐。作为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重症精神科的主任,蒋合萍把大量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她的特殊病人和同事们,她已经快半个月都没有正常陪过自己的孩子了。张罗完早餐,来不及看到儿子的享用,她便匆匆地赶往了医院。
上午
提前半小时上班
七点半,蒋合萍准时赶到了医院,一边换衣服一边和同事稍作闲谈。医院的正常上班时间本来是早上八点,但科室所有医护人员每天都提前半小时上班,以便提前查看自己的管床病员。早上八点准时进行晨交班,重点交代昨夜的患者情况以及今天的工作安排等。
交班后蒋合萍带着科室医生进行查房,检查病人情况,分析病情,指导年轻医生用药。“比如,有些规培医生专业知识了解得不够,我就要对他们进行指导,用药上要考虑病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照顾到病人的各种躯体疾病,以便把伤害减到最低。”采访中,蒋合萍以七床的病人,59岁的张大叔为例,给年轻医生们上了一课。
张大叔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30多年了,躯体疾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萎缩、脑梗塞,“在用药上要考虑到患者的特殊情况,药物选择上要特别慎重,有时甚至要请内科医生会诊、指导用药,以免药物对身体造成伤害。”蒋合萍一一给年轻医生分析了几种药物的区别和效果之后,继续说道,“除了慎重用药之外,还要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因为一些重症患者随时有不可控的猝死、跌倒等风险,对于像张大叔这样的年龄偏大的患者来说,跌倒同样是一种高风险。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查房、病历资料书写、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知识宣教等工作结束后,已是中午时分。蒋合萍正准备脱下工作服去吃午饭,此时,九床的李小庄(化名)走到办公室门口,大喊着:“我要回家!我要回家!”蒋合萍像往常一样采取了“缓兵之计”,积极地疏导、安慰患者,称“等下午与你家属打电话商量后再决定”。李某没有离开,而是变得暴躁起来。他开始踹办公室的门,护士立马上去劝阻,结果患者变得更加失控,开始抓护士的头发,掐护士的脖子。蒋合萍一边和同事上去劝阻,一边叫人通知保安。最后,在保安的配合下把患者送到病房,并进行了保护性约束。
“由于科室病人的特殊性,相对其他科医生,我们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付出更多的艰辛,像这种挨打、被吐口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但我们仍然每天不厌其烦地给病员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蒋合萍说道。
下午
帮助患者排忧解难
吃过午饭的蒋合萍准备再去看看三十床的吴晓丽(化名),患者32岁,身体瘦削,前一天刚入院,初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上午查房时,蒋合萍发现其闷闷不乐,护士也反映患者生活懒散,精神懈怠。考虑到其刚入院,蒋合萍准备再去看看情况。“吃饭了没啊?”蒋合萍问道,患者摇摇头。蒋合萍便到配餐室去将其饭菜打热,端回来,耐心地喂其吃饭。饭后,蒋合萍又问道:“上午有没有解便?”但患者交代不清楚,蒋合萍便把她搀扶到厕所,示意患者解便。
“你昨天刚来,饭菜吃的还习惯不?有没有特别想吃的?吃药后有哪里不舒服吗……”蒋合萍问了很多,患者却毫无反应。考虑到患者家庭情况特殊,家中只有妈妈一人,母女俩相依为命,关系非常亲密,蒋合萍便话锋一转,问道:“是不是想妈妈了?”这时候,吴晓丽的眼眶突然湿润起来,沉默良久之后终于点了点头。蒋合萍便让护士通知其家属过来探视。
除了要细心照护住院的患者,也要关心那些经过治疗后恢复良好的出院患者。蒋合萍接着又对刚出院一周的魏翔(化名)进行电话随访,访谈中,蒋合萍发现患者情绪不好,问及原因,原来,出院后的魏翔受到了“排斥”,很多地方因为他患有精神疾病而不愿意雇佣他。
蒋合萍劝慰一番之后,便告之他医院心灵阳光康复会所可以帮助他建立工作信心,提高社交技能,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同时如果他愿意参加工作,会所也可以免费为他提供工作机会,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魏翔在蒋合萍的鼓励下,尝试了会所康复,目前他参加了会所职员介绍的超市收银工作。
夜晚
紧急处理突发事件
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重症精神科成立于2012年3月,收治的病人大多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自伤、自杀、暴力攻击他人等。新病人入院后首先要做安全检查,确保其没有携带皮带、金属物品等危险物品,进行病情评估,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管理,对于高度暴力攻击风险、严重自伤自杀风险的患者会单独隔离,采取一些特殊的治疗方式,如冲动行为干预治疗、MECT治疗、心理干预、肌注镇静剂等。
“尤其夜晚,最容易发生恶性事件。”蒋合萍说道,“所以护士每小时都要巡防,留意各病房的情况。”
果不其然,晚上十点多,蒋合萍带着护士巡房的时候,发现十八床的侯颖(化名)在用自己的内衣勒自己的脖子。护士立马打开房门,蒋合萍快步冲上去,和护士一起阻止患者的自杀行为。检查发现患者颈部有明显勒痕、发红,并进行积极地处理、心理干预等,病员情绪缓解并有悔意,同意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在入院时,我们虽然进行了安全检查,确保患者身上没有危险物品,但是对于这种高风险的患者来说,有时候简直是防不胜防,内衣、衣服、床单等生活必备物品也能成为他们自伤或伤人的工具,所以我们得随时留意,提高警惕。”蒋合萍说道,由于长期面对精神疾障碍患者,工作人员也有压力,他们会定期进行心理疏导。“我自己平时也会看一些幽默的书籍来调节心理,看看电影等放松自己。”
差不多忙完一天的工作后,已接近凌晨时分。蒋合萍终于得空给老公打了通电话,问询儿子的情况。由于最近工作忙,她都牺牲了休息时间,加班工作。等安排好各项工作后,她准备抽出时间一定要好好地陪陪自己的家人,尤其是她的宝贝儿子。(本报记者 贾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