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19年11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青白江区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小患者在作文《我最敬佩的人》中写道——
范叔叔 一个给他人带来希望和幸福的人
范月秋 刁先丹

青白江区实验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杨杨,近日写了一篇作文:《我最敬佩的人》。这位10岁小男孩用稚嫩而真诚的笔触白描了曾经给自己治病的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医生范国林,他称这位和蔼可亲的医生为“范叔叔”,并写道:看!这就是我最敬佩的人,一个给他人带来希望和幸福的人!

 

小患者被医生“俘虏”
写作文表达感激

 

不久前,杨杨落枕了,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找范国林治疗,看到周围陌生的环境,以及对扎针的恐惧,杨杨在病床上哭成了小泪人,爸爸妈妈怎么也安抚不了他的情绪。范国林赶紧上前搂着他的肩膀说:“小朋友不用怕,这针啊,看着吓人,其实它特别听范国林的话,范叔叔这一针轻轻下去,一会你就会好很多的,相信范叔叔。”在范国林的轻声安慰和科室其他医护人员的小心呵护下,杨杨渐渐恢复平静,鼓起勇气接受了扎针。范国林还跟他讲解了很多关于针灸的知识,扎完针后,杨杨特别自豪地说:“谢谢你范叔叔,我感觉好多啦,中医太神奇了。”第二天,杨杨高高兴兴地来复诊了。


在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工微信群里,医护人员们都被杨杨的作文感动了。该中心主任万敏说:“孩子最纯真的感受,最朴实的语言,是激励我们一直坚守在生命第一线上最强大的动力。感谢这位小患者带给我们的感动与鼓励,让我们坚信只要努力,一定会得到患者的理解和支持!”住院部郝卿说:“医者的温暖也许会让孩子记一辈子。”

 

被患者惦记
“小范”有大批粉丝

 

自2010年7月范国林到红阳社区担任康复科医生以来,除了“俘获”了社区小患者们的心 ,他还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大家亲切地叫他“小范”,有时候他还成了大爷大妈们 “唠嗑”的对象,还有更热心的大妈想为他解决“个人问题”。他很感激地告诉她们“已经为人夫、为人父了”。


康复科不同于外科,不需要做手术;康复科也不同于内科,很少开药物处方。全凭一双手,为患者祛除病痛。看着病患痛着进来,笑着出去,范国林说这是他最大的成就感。


2012年,范国林主持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康复科的业务及日常医务工作,把中医康复科从一个只有8个床位的小科室,带领到现在平均每日住院45人次的医院明星科室。


他始终相信,作为一名康复科医生,要用技术来说话,为提高科室的服务承载力,科室人员先后在四川华西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深圳东莞第三人民医院、北京汉章针刀研究学院、北京陈一道国际医院研究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第二中医院等进修学习,把先进的中西医结合技术带回了科室,比如火针、电针,独有的中药踏渍方加西医的关节腔灌注(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和肩关节炎,把治疗周期从一个月减少到半个月,得到很好的疗效;局部放血疗法、火针点刺排毒、中药汤剂加西医的抗病毒治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减少了治疗周期,减轻了带状疱疹病毒对神经末梢的损伤;火针、电针(醒脑开窍法)、灸法、穴位注射营养神经药物加上西医的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放血疗法、普通针刺、电针、艾灸、穴位注射、中药汤剂加西医的抗毒治疗面瘫,治疗周期均在半月左右。


康复科的患者从区内辐射到周边其他区县,很多外地的患者都慕名而来。

 

为“全民健康”
他处处都有“小心机”

 

在发展科室业务的同时,范国林每个月都会参与健康讲座、义诊活动,为有困难的患者送医送药。在他看来,医者不仅要“治病救人”,还要“扶贫救弱”,他也努力将这种理念传达给科室其他人员。2017年康复科牵头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工作,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为残疾人开展上门服务,并积极加入家庭医生团队,为行动不便的签约居民和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从2017年开始,康复科连续5次迎接中残联、外省残联的参观交流,中国残联康复部、北京市残联、山东省菏泽市残联、山东省威海市残联、江西省抚州市残联均对中心精准化签约和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2018年考虑到“上班族”“久坐一族”在白天上班时间不方便来按摩理疗,范国林主动开设了延时服务门诊,将每天的门诊时间延长至晚上8点。


2019年8月,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设了生物反馈治疗仪、微波治疗机、超声波治疗仪,康复科牵头打造现代康复中心,探索以康复治疗师为核心的多学科协作工作模式,开展儿童、心肺、肿瘤等亚专业康复临床服务,构建了 “大康复”的服务体系。


无惊人的壮举,也无耀眼的光环,却把治愈患者当做自己生命价值最大的体现和快乐,这就是范国林,一个给他人带来希望和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