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19年11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手术前 先给肿瘤“减肥”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多学科联合完成“禁区”手术
李诗敏 本报记者 侯文瑾

有着20年烟龄的陈辉(化名)一直被人提醒“要小心肺”,但却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他的肺会真正出问题。被确诊时,肺上的肿瘤已经近5cm大,还长在了血管“主干道”上……

 

侦察

CT引导精准下针明确疾病性质

 

陈辉今年45岁,抽烟却已经20年了,从刚开始的一两根,到后来的每天一包。“不要抽烟了,小心肺”,用他的话来说,“听得耳朵快起茧子了”。1年多前,陈辉才开始正视这个问题,因为总是感觉胸口闷闷的,还时不时会咳嗽。到半年前,他不舒服的症状越来越明显,终于决定要戒烟了。然而,戒烟后不舒服的症状却依旧没有减轻,又拖了3个多月才决定到医院就诊。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看诊后,接受了胸部CT检查。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左肺门位置有占位。经多学科团队讨论,其被转入普胸外科治疗。


影像资料显示,陈辉肺上的肿瘤直径已经有4.8cm。为了确定性质,医生决定为他实施CT精准定位下的“肺门肿块穿刺活检术”。即在CT影像的引导下,使用口径较小的穿刺针穿过皮肤刺入脏器或组织,以获取细胞学或组织学材料,来明确病变的性质。“精准的穿刺可以减少疾病诊断过程中患者的痛苦。”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影像科医生刘建表示,穿刺前会结合组织密度等结果的提示选择适合的穿刺位置,以保障穿刺部位的有效性;穿刺的过程中,医生会不断通过CT实时定位,准确拿捏进针的方向和深度,以免损伤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成功取出病灶细胞组织后,经病理确认为肺腺癌。

 

诱敌

肿瘤“瘦身”2/3 获取手术机会

 

手术虽是首选治疗方式,不过肿瘤的位置却将手术刀“挡在了门外”。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普胸外科医生、肺结节MDT小组外科组长杨懿介绍说,检查结果显示,陈辉肺上的肿瘤长在了肺门区域,并且已经对肺动脉主干造成了浸润,“就算是把整个左肺叶切除了,都没法清除肺动脉主干的部分病灶。而这根血管相当于是肺运行的‘主干道’,一旦受损将会发生大出血,威胁患者生命。”


经过呼吸、胸外、肿瘤、病理等多学科团队的多次讨论,决定对这一生长
在“禁区”的肿瘤“下套”——借助药物靶向治疗的方式,对肿瘤实施“减肥”。“患者有罕见的基因突变,正好可以通过靶向治疗进行前期铺垫。”杨懿说,在经过两个月时间的靶向药物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了再次CT复查,发现肿瘤已经缩小了2/3。

 

围剿

微创解决肿瘤
实现肺功能保留多两成

 

肿瘤“瘦身”之后,解除了对于肺主动脉的威胁。“虽然有了外科治疗的机会,但手术难度仍旧很大。”杨懿说,肿瘤虽然缩小了体积,但与左上肺叶的第一分支动脉仍旧紧密相连。


简单的手术方式是将整个左肺叶切除,尽管剩下的右肺仍旧可以负担陈辉的生命运作,但失去了一半肺功能后对于生活质量却会有极大的影响。“患者才人到中年,我们想最大程度地保障他的生活质量。”最终,普胸外科决定为陈辉进行“单孔胸腔镜左上肺切除+肺动脉成形术”,即切除肿瘤浸润的部分后,再对累及的分支肺动脉血管进行再造成形。这样一来,可以多保留20%以上的肺功能。


10月19日,医生通过陈辉左侧胸4cm的微创切口,利用单孔胸腔镜技术完成了复杂高难的手术。经过后期恢复,目前患者已经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