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19年11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护士不够护工来凑”背后
干得一样多 收入却相差一倍
中工

“除了换药,一天来两次,一次两句话‘体温正常吗’‘有事按铃’。”10月24日,在沈阳市一家专科医院的呼吸内科病房,一位肺炎患者家属张硕(化名)抱怨说。


他不知道,白班的责任护士李丽丽一个人负责6位患者,当天除了打针发药,巡房观察患者病情及输液情况,还写了护理记录,备血、采血。新收两位患者,护送一位重症患者外出检查,忙到下班时连口水都没喝上。
截至2018年底,全国注册护士共有400余万人。据《中国护士群体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显示,94.1%的调查对象认为,护士工作内容中占比最高的是打针发药,而对护士的具体工作并不了解。很多患者及家属甚至觉得高价请的护工已经替代了护士的工作。这是为何?

 

“你照顾不好病人,为啥不请护工”

 

10月21日,张硕的母亲突然呼吸困难,有轻度脱水症状。9点送到医院救治后,确诊为肺炎。护士嘱咐了如何办理手续、一天输液几次、吃几次药后便“消失”了。一问护工价格,最便宜的也要一天200元。张硕只能请7天年假护理母亲,没有护理经验的她焦头烂额,面对呼吸不畅的母亲,病床抬高角度多少合适,如何帮助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咳嗽时可不可以拍后背,是否需要24小时吸氧,氧气量可否调节。张硕每天带着10多个疑问“按铃”求助护士。最终双方情绪爆发,吵了起来。


“你照顾不好病人,为啥不请个护工?”“我花钱请护工,那护士干啥?”李丽丽认为,张硕求助的问题多是生活护理方面的内容,这不在她的工作职责内。如果时间允许,她很愿意细致地指导张硕如何护理,可还有重症患者正等着她护送去检查。张硕则认为,住院缴费项目中包含了“护理费”,护士应当执行医嘱、为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矛盾由此而生。


2008年施行的《护士条例》指出,护士是指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1978年,原卫生部《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规定,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与护士的配备比例不得低于1∶0.4。然而,41年过去,三级医院普通病房的床护比仍是一个难以落实的“参考标准”。


现实中,许多面临张硕同样窘境的患者及家属选择雇佣护工。然而,护工行业从业者良莠不齐,难以达到护士专业水准。“我看着呼吸还行,就给拔了。”去年12月,该医院护士换班后巡房时发现,一位术后昏迷病人气管插管上没插着呼吸机插管,也没有氧气管或湿化管。护士立即以最快速度给患者连接上呼吸机,如果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不达标,会有生命危险。事后发现原来是护工私自拔掉,理由是她看着患者呼吸还行,而这个护工已经干了3年。


沈阳某三甲医院病房护士长姜艳表示,护工替代不了护士。医学护理不仅仅是打针发药,还包括护理处方、康复指导、心理疏导等。在临床实践中,护士还扮演着重症监护、感染控制、突发急救等角色,而护工只是生活的照顾者。

 

无陪护病房推行难

 

针对护工价高百姓负担不起、医疗纠纷频出等问题,2010年,国家出台《优质护理服务标准(试行)》,要求三级医院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旨在“不依赖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护理患者,明显降低陪护率”,减轻住院患者的护理支出和家属的负担。然而,这种“无陪护病房”推行难度不小。


“干的和护工一样多,收入却差一倍。”王博曾是沈阳一家二甲医院急诊科男护士。工作第一年每月1600元,第三年涨到每月3000元。与之相比,只接受过简单培训的护工干满3年每月能挣6000元。“好歹我也是正经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连房子都买不起。”护理部主任陈婉君说,该医院共有护士107名,平均一个护士照顾6个患者,去年招了20个护理专业的大学生,走了10人,每年流失率在10%。


《中国护士群体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显示,77.5%的护士月收入低于5000元,37.6%低于3000元。


该医院曾研究推行“优质护理”,要求每位患者入院后都有“管床护士”全程负责,从每天三次巡视、观察患者情况,到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如果患者及家属不愿请护工,喂饭、翻身、擦身等生活护理护士也要协助。“这无疑让工作量翻倍,而工资没变化。”王博说。最终,遭到医院护士全员反对,只能在特护病房推行。


医院“重医疗、轻护理”的观念盛行也伤了护士们的心。“聘护士是赔钱不赚钱,既不能像专家那样吸引患者看病,也不能像普通医师‘开方’带来效益。很多医院把护士当作服务性人员,也是‘减员增效’的首选。”陈婉君说。


护工是在医院里,受雇于患者或家属,协助护士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和帮助的工作人员。在护士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迫使患者及家属雇佣护工成了必然。


为何技能水平比护士差,却赚得比护士多?陈婉君解释说:“护工大部分要24小时贴身看护,劳动强度大,没人愿意干,市场调节下价格要高。护士岗位是编制内的,护理费多年没长,工资涨幅缓慢。还有部分‘合同护士’,更是工资很低。因此,反差凸显。”

 

评论

 

“护士不够护工凑”靠什么化解

 

护士认为,你照顾不好病人,为啥不请个护工?家属则认为,我花钱请护工,那护士干啥?这样的冲突,在现实当中十分常见,只不过绝大多数并非显性冲突,而是双方没有说出口的隐性冲突而已。常有护士抱怨,某床的家属较难伺候,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叫护士去做,上了一天班,自己累得不行。也常有家属或患者抱怨,住进了病房,难得看到护士一眼,偶尔按铃呼叫,护士也是来去匆匆,要想照顾好病人,通常只能请护工。


部分护理服务只存在于收费单上,也是导致患者不满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很多患者的收费单上都有防褥疮护理费,但翻身和活动肢体等防褥疮护理,大都由家属与护工完成,护士能够指导一下已属不易。而护工存在的价值就是患者需求,是有事可做,护工乐意干一些护士分内的活,以至于在少数医院,护士与护工的边界已很模式,既给患者带来了困扰,也埋下了医疗安全隐患。


为此,今年8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医疗护理员是医疗辅助服务人员之一,不属于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因此,化解“护士不够护工凑”现象,首先需要护士与护工恪守各自边界,护士分内的工作不能交由护工去做,进而间接损害患者的利益,而护工不能为了饭碗,越界做护士的事,进而危及医疗安全。


但要看到,“护士不够护工凑”也有存在的客观原因。尽管近年来我国大幅加大了护士培养的力度,但离理想的“床护比”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当前我国十分注重全健康周期管理,不再单纯倚重治疗,预防和康复受到重视,护士在预防与康复方面可发挥的作用得到凸显,并且,家庭护理需求日益增加、“网约护士”等新业态的出现等,也都加剧了护理供需之间的矛盾。


家属与护士之间一个不起眼的病房小冲突,背后却隐藏着医改大命题,医改看似离普遍民众比较遥远,却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医疗价值调整,更好地体现护士的劳动价值;通过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提升护士的职业吸引力;撕去护士的性别标签,让更多男性从事护理工作,护士队伍就会日益壮大,因护士太忙导致的患者不满就会大幅减少。
(罗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