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19年10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秋天登山 安全为先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宁蔚夏

又到秋高气爽登山季!登山是古今中外广为推崇的一项强身健体运动,重阳登山已衍化成极富我国民族传统特色的习俗。登山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强化骨骼、肌肉,改善脂质及糖代谢等,被称为能够很好平衡人类能力而锻炼一生的运动。

 

做好登山前的准备

 

然而,凡事无不具有两重性,登山的难度往往是人们不曾预料的。如果体力不佳,且缺乏登山经验,则很可能会发生事故,对于年长者更应注意。据统计,登山事故除自然灾害外,主要包括迷路、滑落、跌倒等。当然,非事故的人体损伤更是不在少数。


登山要讲科学,登山前首先需要做的是以科学数据为基础,进行山体选择,如能量消耗、距离、标准登山时间等。还有,要根据强度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如登高山,应进行附近低山攀爬训练;登低山,要进行山下训练等。再有,要做好切实可行的计划,要在地图上认真确认登山路线,并做好各种物资准备,特别是食物和水、头灯、御寒服和雨具等。


另外,为有效防范登山事故以及各种损伤等意外情况的发生,登山者须做好身体准备,因为越往上攀登,氧气浓度和气温越低,身体负担越重,若既往有心脑血管病史,极易发生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不测,导致猝死。为减少登山发生的心脑血管意外,登山之初要缓慢而行,要仔细观察心悸、气喘等情况,并进行相应处理,不能继续者千万不要勉强,平时身体不佳者最好不要登山。

 

下山时将重心后移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是因为上山时,人体重心和前行方向保持一致,一般不会发生意外,而下山时,如果重心再向前,就很容易发生跌倒和滑坠。比如,华山素有天下险之说,哪怕再险,也有人爬上去,但下山时则不然,不少人会感到腿打哆嗦,甚至蹲或坐在地上蹭下山。因此,下山时一定要将重心后移,缓慢而行,以防不测。


除人体重心之外,对“上山容易下山难”还有一种新的解读,就是下山对膝关节的损伤。登高是否造成膝关节的损伤,取决于膝关节在屈膝时是否受到力量的冲击和受力的角度,膝关节在屈膝角度小的时候所承受的冲击力最容易引起损伤,特别是X或O型腿的人。上山时膝关节受力不是冲击性的,而且受力最大时膝关节屈角很大;而下山时膝关节受力是冲击性的,是在膝关节屈角很小时受到的冲击力,特别是股四头肌力量差的人,关节软骨受到的冲击力更大。


有鉴于此,为防止下山时对膝关节造成的损伤,登山者下山最好乘坐缆车。还有,从生理上讲,X或O型腿的人,最好不要登山。从病理上讲,有膝关节疾病的人,也不宜进行此项运动,以免加重损伤。再有,中老年人不宜常年开展此项运动,因为本身膝关节就出现了老化和退化现象,仅平时行走膝关节受力即已是坐着的3倍,若再加力,如同雪上加霜,损害更大,要格外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