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19年09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川医出国门 诊疗老外676万人次
省卫健委

1976年4月15日,一支精心挑选的,由四川省29名内、外、妇、骨等科室医生组建的首支援外医疗队跨出国门,奔赴莫桑比克。43年来,四川相继向莫桑比克、阿联酋、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几内亚比绍、瓦努阿图、东帝汶、瑙鲁、安哥拉等9个国家派出医疗队73批次858人次,诊疗患者676万余人次……据不完全统计,从1976年起,先后有13人、12个先进集体受到国家表彰。

近年来,我省通过高质量推动卫生援外工作为纽带,加强与发达国家建立卫生领域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卫生健康领域国际合作,助力我省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走出去
开展对口援外创新项目

 

43年来,中国(四川)援外医疗队开展了许许多多新技术、新项目,救治了大量病人。第一例巨大甲状腺瘤切除手术、第一例巨脾切除手术、第一例断肢再植术、第一例中西医成功治疗中毒性脑膜炎伴双目失明、第一例腹腔镜巨大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等首创手术在受援国引起轰动。

2014年,我省率先启动对口援外创新项目,通过四川省人民医院与佛得角当地医院建立对口医院合作关系,相继完成了妇产科学科建设、捐赠专科设备、派遣专家组等内容,惠及当地无数妇女儿童;通过承担几内亚比绍“光明行”眼科白内障复明手术等医疗援外短期项目,多次派出专家组前往当地,不仅完成眼科白内障手术共计216例,还培训了当地眼科医疗技术人员。


我省卫生援外工作不仅注重“走出去”,还通过“引进来”的方式提高当地医疗水平,2003年至今,通过举办卫生领域多、双边援外人力资源培训项目,帮助受援国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目前已举办53期,成果惠及67个国家1317名卫生官员和技术人员。

 

引回国
借鉴先进接轨国际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自2009年我省医务人员赴国(境)外研修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已派出全省各医疗机构400余人赴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以色列等国研修学习。通过医务工作者在国外知名医疗机构观摩和学习,借鉴世界先进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省医疗机构搭建起了可持续发展平台,接轨国外医疗机构的尖端技术,建立与境外医学中心持续的技术合作关系。


为进一步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改进工作,再创佳绩,2018年5月,“2018年四川省临床医务人员赴国(境)外研修总结培训会”成功举办,并精选了部分赴外研修人员的学习报告汇编成册,共谋发展之举。省卫生健康委还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引进国外智力,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助力我省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引进的专家队伍中涌现出一批对四川友好、对病人热情、精于医术、诚于医德的专家友人,其中,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籍教授亚历山大·塔奇曼就是我省引进国外高端人才的典型。

 

架桥梁
对外合作联合培养卫生人才

 

我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内陆,如何克服“盆地意识”,加快省内医疗卫生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答案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与发达国家卫生领域专业人才的合作。四川医务人员赴国(境)外研修项目应运而生。
自2009年启动以来,已派出全省各医疗机构400余人赴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研修学习。该项目如同一架桥梁,将我省医疗卫生与国际水平相连,成为我省通向世界的“直通车”。


我省不断擦亮援外医疗队的“金字招牌”,继续选派高水平援外医疗队,实施精准管理,创新开展对口医院合作、光明行等援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先后看望四川援安哥拉医疗队并给予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