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19年09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46亿条数据里揪出害群之马
省卫健委

采集分析数据46.05亿条,筛查疑似问题线索47.34万条,处理医务人员1625人次,行政处罚医疗机构18户次、医务人员7人次……这是一组什么数据?为什么要处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这正是我省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医疗“三监管”截至目前的省级监管数据。


随着医疗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医疗服务安全、效能成为新的热点、难点和痛点,特别是“大处方” “滥检查”“泛耗材”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群众就医体验和获得感,医疗服务监管创新与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三监管”的实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它到底有着怎样的秘诀?

 

制度建设   创新给了医改新出路

 

省卫生健康委在监管过程中建立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核实整改、现场调查、裁定判决、责任追究等全流程工作机制。同时,省级监管建立了1700余名涵盖医药护技和医院管理、信息统计等专业组成的专家库,且采取专家“双随机+双盲”的方式全程参与数据分析、调查核实、裁定判决和申诉复核,保证了问题线索甄别精准度和判定专业性。

 

持续探索   落地实施多方受益

 

这一平台使各级行政部门和医院管理层成为“明白人”和“千里眼”,更是成为实现医院精细化监督管理的重要抓手。对卫生行政部门来说,通过监管理念和方式的创新,已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监管中存在的简单粗放、效率低下等问题,使工作更加精准高效便捷。对医疗机构,则打破了既往传统的监管模式,将信息化管理纳入日常监管,有效提高了监管能力,医院更加注重医疗资源效率的合理利用,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为其发展带来长足影响。同时,各医院针对在管理中及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进行重点防控,使医疗行为也更为规范。


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则是推进了就医体验改善。通过医疗“三监管”,对医生的医疗行为有了约束力,广大患者也明显感受到了“一升两降”的变化,使患者获得感、满意度大幅提升。医疗“三监管”震慑和打击了不规范的诊疗行为,将医疗费用控制在合理区间,减少了滥开检查的可能。部分医院大力开展日间手术以减少平均住院日,降低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更低,患者负担减轻,增加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与此同时,医院还开展患者满意度测评,根据患者回访结果,及时改进医疗服务,逐步实行医疗机构满意度第三方调查,提高就医群众满意率,增强就医群众获得感。

 

“三监管”如何诞生?

 

2016年4月,尹力省长在省医改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提出,要“管好医院,管住医生”,要促进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推动医务人员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切实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由此,四川省医疗“三监管”应运而生。


2016年上半年,我省开始启动医疗“三监管”平台的研发,并在2016年10月全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创业大会举行了上线仪式,经试运行后于2017年10月正式推出。

 

“三监管”管谁?

 

医疗“三监管”,就是指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医疗行为的信息化监管。

 

“三监管”怎么管?

 

搭平台

平台综合利用医院管理系统、医疗卫生统计直报系统、监督执法信息平台、医务人员网上注册登记等数据信息,采取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疾病风险调整、大数据挖掘等方法,定期对医疗机构门诊用药、住院用药、医疗费用、高值耗材使用、检验检查、业务效率等重点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结果展示,实现对医疗服务行为的实时、动态、全程精准监管。建立“医疗机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医疗三监管平台”的数据连接,医疗机构按要求将HIS系统数据采集上传到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经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展示到医疗“三监管”平台,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监管运用。

设指标

设置了6类36项监管指标,并针对不同类别和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分别确定监管标准和要求,同时根据指标风险情况和监管要求,将指标分为“核心指标”“重点指标”“一般指标”三个等级,让监管更加科学。

建机制

先后出台医疗“三监管”实施指南等18项制度文件,明确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行业组织各自职责任务。建立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机构自查、调查核实、裁定判决、申诉复核、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实行“日采集、周分析、月查处”的工作流程。

 

“三监管”管得咋样?

 

医疗服务不断规范

与监管实施之初相比,问题线索与查实问题呈双下降,不合理问题线索下降83.5%,查实不合理问题下降81.07%;全省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组数)已达735组,增加23组,低风险组死亡率较制度实施初降低0.19个百分点;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2.76个百分点,药占比由实施初的33.60%降至目前的27.33%。

依法执业意识明显增强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依法依规执业的意识大大增强,发现的疑似问题线索从2018年1月1335条减少至2019年6月的3条,认定为不合理的问题由2018年1月的149例减少至2019年6月的2例。

行业监管更有效率

最大限度地提升监管效率,实现实时、动态、精准监管。

震慑态势基本形成

截至2019年7月底,省级监管平台共采集分析数据46.05亿余条,筛查疑似问题线索47.34万余条,整改不规范医疗行为问题4.03万条。对57户次医疗机构和4559人次医务人员做出了相应的责任追究。在全省形成了有力的震慑态势,推动了医疗机构落实监管主体责任。

监管理念与方式转变

倒逼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加快区域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引领全省卫生与健康管理步入大数据时代。有力推进了以DRGs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医院绩效评估和费用控制手段在全省医疗机构特别是大型医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