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6版(2019年09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全力以赴”,华西血管外科赵纪春团队挑战手术禁区
创新杂交手术 “拆弹专家”攻克胸腹主动脉瘤
徐咏秋

9月5日晚8点30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二住院大楼手术室的灯终于熄灭,刚刚在这里,血管外科赵纪春教授联合腹部外科、整形外科、麻醉科成功完成了一起累及腹部血管和穿透腹壁膜后肿瘤手术,成功挽救病人的生命。8点56分,赵纪春在自己的朋友圈写下这样一句话:“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全力以赴!”而翻看他的朋友圈,几乎全是一张张手术后的血管造影图,一根根粗细相间的血管里红色血液绵延不绝,而血管壁上千奇百怪的肿瘤却像“炸弹”,一旦爆炸便危及患者生命。20多年来,赵纪春的任务就是拆除埋伏在患者体内的一颗颗“炸弹”,如今,他不但攻克了被称为“手术禁区”的腹膜后肿瘤,还能成功挽救破裂后的腹主动脉瘤患者,让许多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患者再次赢得生命,成了名副其实的“拆弹专家”。

 

初衷

当一名好医生 
一波三折终成外科医生

 

赵纪春老家在重庆,大学毕业后,到重庆某大学附属医院实习。通过一年实习,他虽然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但为了成为一名好医生,他决定考研,随后报考了华西医科大学,专业是肝胆外科。“我这个人只要确定目标,就要拼命努力。”报名后,赵纪春一边实习,一边复习备考,非常辛苦,他认为“越大的医院越有机会成为好医生”,读研就是为了能进好医院,最终他顺利通过了研究生考试。
然而成长的道路总是充满坎坷。肖路加教授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我国肝胆外科领域享有崇高声望,但当年共有3人报考他的研究生,赵纪春由于年龄较小、资历尚浅没能如愿,只能从妇产科、影像科、应用解剖学几个专业中选择,一心想成为外科医生的他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应用解剖学。令他大吃一惊的是,选择解剖学就得每天同尸体“打交道”,这让赵纪春产生了打“退堂鼓”的念头,幸好有老师同学鼓励,他总算坚持度过了那段艰难岁月,并全面系统掌握了解剖学知识。“每天早上很早就起床到医院,每晚看书到凌晨3点才睡觉。”这段经历为他打下坚实的医学理论基础。
1989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他始终不忘圆自己的外科梦,便又找到当时在图书馆当馆长的肖路加老师,表明希望能考他的博士。取得同意后,赵纪春又开始准备考博,通过精心准备加上之前扎实的基础,他顺利通过博士考试,但面试时,专家们认为他的临床经验相对缺乏,可能当不了医生,劝其放弃。赵纪春很难过,他找到肖路加老师,详细说明了博士计划后获得肖老师的赞同,在他的极力举荐下,赵纪春终于如愿成为外科学医学博士生。

 

挑战自己 创建血管外科

 

1993年,赵纪春博士毕业,凭借优异成绩进入华西医院外科工作,这一干就是26年。最初他跟随肝胆外科金立人教授,进行胆囊炎、疝气等肝胆疾病和外科常见病的临床手术,日常管理病人。当时,他深感自身临床经验落后别人,便加倍努力,“左衣兜里放外科手册,右衣兜里装药物手册,随时翻书,不懂就马上问老师。”两年后,赵纪春通过评估,取得了做住院总的资格。这一年里,他在临床上下足了功夫,吃住都在医院,每天为各类疾病患者进行手术。这段经历大大提高了他的临床技术,不但具备了深厚的理论功底,还掌握了扎实的临床技术,这距离他成为一名好医生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上世纪90年代,华西医院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血管外科,而是由肝胆外科负责诊治血管疾病患者,因被分配来血管外科的医生出国了,赵纪春萌生了做血管外科医生的想法,严律南主任一听很高兴,因为当时大家都不愿意完成创建血管外科的工作。然而赵纪春了解到,当时血管外科的疾病静脉曲张、脉管炎、血管外伤等都被普外、骨科做了,“病都被别人做了,那我岂不是无事可做?”赵纪春想,他通过查阅文献,发现血管外科应该是治疗除了心血管和脑血管以外的血管疾病,主要包括颈部,胸腹部和四肢血管,也就是还可以完成更多的手术。但都因为当时医院无法开展,这部分疾病患者便前往其他地区看病。
1996年,喜欢挑战的赵纪春做出了影响一生的选择:创建血管外科,并成为华西医院首位挂出血管外科专科门诊的医生。然而门诊第一天上午的经历却给他泼了冷水,“一上午就看了4个病人,1个静脉曲张,另外3个都是脚痛不知道找谁看。”

 

挑战“禁区”   攻坚胸腹主动脉瘤 

 

既然做出选择就绝不轻言放弃。赵纪春又跟随普外科负责血管外科手术的金立人教授学习做腹主动脉瘤手术,掌握了血管常见病手术的方法,一段时间后虽能开展相关手术,但他还想系统了解学科知识,于是他向医院申请后,于1998年前往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学习半年,回院后跟随肝胆外科严律南教授开展肝移植手术,负责其中的血管重建。“由于人手不够,肝移植手术都是晚上做,最多一天做7台,所有肝动脉都是我负责。”赵纪春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赵纪春完成肝移植血管重建手术1000多例,还曾为一位两个月大、3公斤重的婴儿做肝移植血管重建,“4根牙签那么细的血管,结成1根,都在1毫米左右,花了两个半小时。”赵纪春现在还记得,当时实施手术时同严律南教授的对话:“我不是所有血管都接得上。”“你要是接不上病人就没希望了。”
2005年,拥有扎实解剖知识的他,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腹膜后肿瘤手术,过去这被外科医生认为是禁忌症。同年,他还为许多破裂腹主动脉瘤患者实施手术,降低了血管外科疾病死亡率。
胸腹主动脉瘤是目前血管外科最复杂最难治疗的疾病,由于死亡率和截瘫率高,很多医生不愿意挑战。赵纪春教授和他的团队对该手术进行改良,结合微创手术,创新了一种叫杂交手术的方式,自2007年第一例手术成功后,成为国内最早报道该技术的病例,如今成为全国开展该手术最多的医院,拯救无数患者的生命。
2011年,由于发现血管外科病人广泛存在其它学科中,他整合资源,联合9个学科成立了华西医院血管中心,成功解决了血管病人看病找医生难的问题,这一新模式既方便了病人又促进了多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下一步他还将推行创伤小的全腔内微创治疗。在他的努力下,四川省内三甲医院都开设了血管外科以及亚专业,此举让该科有了人才梯队,能更加广泛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领团队多次获奖
他成了“一名好医生”

 

经过不断努力,当年只有3人的血管外科已经发展成为如今的16人团队,并培养了30多个研究生成为血管外科新生力量。
“治病救人就是学医的初心,珍惜每个生命,全力以赴。”这是赵纪春对自身的要求,更是对团队常说的一句话。赵纪春带领团队先后获得国家、教育部、四川省科研项目和华西医院新技术基金资助,获四川省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国际SCI收录杂志论文70余篇。几十年在医学领域的深耕,对外科技术的不断追求,使他逐渐成为全国闻名的血管外科专家,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而华西血管外科也成为西部领先、全国先进行列的诊治中心,辐射西南乃至全国的患者。
他不断努力,终于实现了他“当一名好医生”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