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19年09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地震袭来 医疗救援“打头阵”
威远县发生5.4级地震,我省卫生健康系统全力做好伤员救治和各项救援工作
陈丽娜

9月8日6时42分,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北纬29.55度,东经104.79度)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后,我省卫生健康系统反应迅速,全力组织做好伤员救治工作和各项救援工作。

 

灾情

1人死亡 2人重伤

 

1人死亡 2人重伤
截至9日17点,各级医疗机构累计收治地震伤员75人,其中1人死亡,2人重伤,72人中轻度伤,目前经治疗已离院34人,在院治疗40人(其中重伤2人,中度伤13人,轻度伤25人)。74名伤员中市中区21人,东兴区14人,资中县27人,威远县12人。
内江市威远县铺子湾镇卫生院、资中县陈家镇卫生院等13家医疗卫生机构因地震造成不同程度受损。

 

救援

开通绿色通道
省市救援“拼速度”

 

灾后,省卫生健康委迅速组织伤员救治工作,指挥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派出由普外科蒋忠宁、骨科张斌、胸外科廖怡达、急诊重症科邓磊组成的医疗队,于9月8日下午赶往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到达目的地后,专家组首先对一例严重多发伤的危重伤员进行会诊,随后对收治的其他伤员进行了伤情评估。
9日上午,4名专家为在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急诊手术的地震重伤伤员进行会诊。在听取手术主刀医生及主管医生对伤者病情和手术情况的汇报、查房、讨论后,共同明确了伤者的下一步治疗方向。同时,专家们还对由威远转入该院的一名左股骨粗隆间骨折伤员进行会诊,给出了治疗意见。
震后,内江市卫生健康系统反应迅速,及时启动地震灾害卫生应急III级响应,全力组织做好伤员救治工作和各项救援工作。迅速开展现场紧急救援;及时开通绿色通道,指定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为市级定点救治医院,各县(市、区)人民医院为县级定点救治医院,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预留应急床位;组织精干力量和专家团队对重伤员进行全力抢救。截至9日17点,内江市累计派出救护车辆71台次,救援人员284人次,到受灾现场开展医疗紧急救援工作,各县(市、区)灾后卫生防疫和精神心理咨询队伍已集结完毕,分别赶赴地震现场开展卫生防疫和心理健康服务。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派专家到资中县参与伤员救治工作,市二院派精神科专家到资中县做好患者心理康复工作。

 

现场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收治87岁高龄伤者

 

9月8日13时,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到资中县人民医院的会诊请求,医院迅速组织相关人员,在报市卫生健康委备案后,派出了由神经外科、骨科等组成的5人医疗救援小分队驱车奔赴资中县人民医院。
到达资中县人民医院后,在听取患者基本情况汇报和查房后,结合相关辅助检查资料,医疗组给出了相应的治疗建议:对于情况最严重的87岁高龄的一名右股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伴冠心病伤者,建议尽快转入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其余伤者建议继续在资中县人民医院治疗。在与家属沟通并取得同意后,这位87岁的伤者已于8日下午16时转入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截至9日15时,该院共收治9名地震伤员(含3名重伤员,1名轻伤员已出院)。

 

内江市中医医院
预留床位 成立救援专家组

 

灾情发生后,内江市中医医院积极响应、迅速行动,立即启动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成立“9·8”内江威远地震救援领导小组,成立救援专家组,开设地震伤员救治绿色通道,各科室人员在岗在位,在人力物力上为接诊地震伤员做好一切支持准备,做好救援物资等保障工作。外科、骨科预留床位为收治地震伤员做好准备。

 

资中县卫生健康局
指定救治医院 迅速支援

 

资中县与威远县毗邻,震感强烈。地震发生后,资中县卫健局立即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奔赴救灾现场开展紧急救援工作。截至9月8日14时,共派出救护车辆10台次,救援人员70余人次开展医疗救援工作。
资中县卫生健康局指定资中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为县级定点救治医院,各救治医院立即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并预留出充足的应急床位。截至8日17时,全县各级医疗机构累计收治地震伤员26人,其中轻伤23人,重伤2人,死亡1人;已出院7人,住院治疗18人(县人民医院收治8人,县中医医院收治3人,银山中心卫生院收治2人,双河镇卫生院收治2人,陈家镇卫生院收治3人)。

 

防疫

疾控人员

 

为了防止灾后发生次生灾害,地震后,内江市各级疾控机构迅速派出车辆5台,卫生防疫人员40人赶赴地震灾区进行灾情风险评估,指导开展卫生消毒、生活饮用水监测、病媒生物防制、健康教育、疾病防控知识和安全饮用水宣传等工作,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将灾后防疫知识传递到群众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