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19年09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窗台上的那束花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 黄婧

每次查房经过46床房间时,总会不自觉地看下窗台。曾经那儿摆着一个很精致小巧的咖啡色竹制花篮,里面的鲜花淡雅清香,生机勃勃。现在的窗台上空空如也,只留下冷冰冰的窗户,映现着忙碌的医务人员以及静躺着输液的患者。


曾经的46床住着一位30多岁的女子阿如,微胖的她有着灿烂的笑容以及洁白的牙齿,笑起来眼睛眯成了月牙,那富有感染力的笑容经常会让你忘却她是一名急性白血病的患者,病程两年。她是我们的老病号,和所有的医务人员都很熟悉,每次在妈妈的陪同下办理住院都像是老熟人进旅馆办理入住,坐在值班室门口的凳子上,一脸歉意地和我们说又要麻烦你们了。第二天,46床窗台上必会出现那摆着婀娜多姿花儿的竹制花篮,细碎而美好,给沉闷的病房里增添了不少生机和希望。


在和阿如妈妈闲聊中,我们得知了阿如的故事。拥有一份如意工作的她,爱上了一名男子,但最后爱情抵不过现实以离婚收场,阿如陷入了悲痛之中,直到发现自己得了急性白血病。“我苦命的幺儿要不是那个男人也不会沦落至此!”每次谈及此处妈妈都会泪流满面,“生病前的她收入很高,生活过得很精致,现在的她没有了工作以及收入,窘迫得连医药费都要依赖同母异父的弟弟支援。”我们也唏嘘不已,为这位命运多舛的女子感到叹息。但阿如从未和我们提及她过去的不如意,内心丰盈的她和我们分享的都是生活的美好。

阿如性子果敢刚烈,虽然很年轻,但她拒绝了所有的化疗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每次住院都会在医患沟通上注明只需要输血对症治疗即可。用她自己的话说,“想开开心心、有尊严地走过最后一段时光。”我们尊重并理解她的想法。但最让我们吃惊的是,在病情如此危重的情况下,她们母女俩竟然相偕出国旅游,差点倒在了异国他乡,回国后立即来我们科办理入院手续。看着坐在轮椅上虚弱的阿如,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为了一场旅游把自己的生命不当一回事,阿如只是很抱歉地对我们笑笑,“保证不会有下一次了。”听到后我们的心情也异常沉重,可能,没有机会下一次了。


随着病情的进展,阿如住院的频率越来越高。最后一次办理住院时,阿如的情况很糟糕,反复高热、出血,妈妈每日以泪洗面,阿如也越来越虚弱苍白,最后连起床都困难,只能依赖氧管以及药物躺在病床上和我们一字一句地说话,那窗台上的花儿由于缺乏照料也逐渐枯萎、凋零。当谈及如果病情进一步加重是否转重症监护室以及抢救的时候,阿如淡淡地表示“不需要了”。授权签字的的妈妈迟疑了好久,也背着阿如哭了很多次。但作为一名母亲,她最终选择了尊重女儿的意愿。“这次,我还是会像上次陪你出国旅游一样支持你,义无反顾!”签下这份放弃抢救知情同意书的背后,隐藏着多大的不舍及悲痛,绝非我们旁观者能够想象得到。


阿如走的时候很平静,在一个深夜悄悄地就走了,如她一直期望的那样,没有多大痛苦,最大限度地保持住了她想要的尊严。阿如妈妈缴费的时候苍老了许多,双眼红肿,面色憔悴而平静。“这么长时间以来麻烦你们了,谢谢!”我们知道现在所有安慰的词句都显得苍白无力,只能握紧妈妈的肩膀,希望能给她力量。


后来的我们依旧忙碌,46床也来来去去换了各种各样的患者,但再也没有那灿烂的笑容和那摆在窗台上摇曳多姿的花儿了。